一、扩大农桑业规模
民以食为天,衣食安天下。在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明代,如果农桑业发展缓慢,势必导致天下危机出现。吕坤在《忧危疏》中言:“自传造以来,数多限迫。官府散派民间,急于星火,百姓苦于催逼,遂弃农桑捻线者数十万户,工作者聚数万人。”[19]从以上文献可知,很多百姓为了完成向官府缴纳赋税的任务,放弃农桑业,这种劳动力的转移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虽然捻线这种手工业发展迅速,但其产品大多是用来向官府缴纳的,从事这个行业不会给手工业者带来富裕,也不会给当地带来繁荣。这种经济畸形发展导致的结果是:粮食供应不足,手工业产品的原料不足。由于粮食不足,百姓难以糊口。由于原料不足,手工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这样最终导致整个一个地域贫困。吕坤把以上事实作为上疏的内容,其目的是让皇上下旨,使相关有司制定相应的政策,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让他们安心从事农桑业。只有农桑业稳步发展,社会其他行业发展才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