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坤“朝中做官”及“归乡著书讲学”是方案成熟的重要经历

二、吕坤“朝中做官”及“归乡著书讲学”是方案成熟的重要经历

万历二十一年(1593),吕坤升为左佥都御史。据《明实录》载:“二十一年五月甲寅,以巡抚山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吕坤为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53]后历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万历二十五年(1597)五月,他上疏《忧危疏》,这个奏折是他做官期间上疏的最后一个奏折。但这个奏折同《摘陈边计民艰疏》相比较,其忧国爱民思想进一步升华。题目中的“忧”和“危”二字,总结得恰到好处。具体内容是叙述了万历十年以来,灾荒连年,朝廷催科不减,土木大役不断,织造耗费巨资,皇店、官店扰民,内库耗费巨大,而百姓饥冻交加。他劝明神宗励精图治,革除诸弊。此奏折上疏以后,吕坤的官场命运开始改变。由于明神宗对上疏的内容不给予答复,吕坤称病要归乡,明神宗下旨同意了他的请求,从此他退离官场。《明实录》对此事做了记载:“万历二十五年四月丙子,刑部右侍郎吕坤以病乞归,许之。”[54]吕坤就是这样刚直不阿,宁肯不做官,也要坚持自己的主张。在当时的官场上,持这种态度的官员很少。

在朝中做官,从高层次的角度了解明王朝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而很多弊端对于明王朝的存亡来说是致命的。他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上奏了《忧危疏》。

从《忧危疏》的详细内容得知,吕坤这个时候构建的社会环境建设方案已经相当成熟了。可见,朝中做官更有利于实现自己设计的社会环境建设的主张,朝中做官的经历是方案成熟的重要实践。

吕坤归乡后在家乡著书讲学,从1597年至1618年,他撰写了多部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其中一些内容是关于社会环境建设方面的。他总结农耕纺织的经验、强军抚军的方法、执法整序的方略以及办学扶弱的具体办法,等等。吕坤讲学的对象为社会不同年龄段的求学者,他特别注重培养少年和青年的学者。他讲述的内容主要是在社会较为实用的内容,对学者进行道义感化,对生活、生产相关的内容注重讲述,利于秩序稳定、习武强军的内容多讲述,等等。

万历四十六年(1618),吕坤卒于故里,朝中为他举行了葬礼。天启元年(1621),皇上追赐官职。《明史》载:“卒,天启初,赠刑部尚书。”[55]《山西通志》载:“卒,赠刑部尚书,赐祭葬。”[56]吕坤去世几年后,朝中还要赠给他官职“刑部尚书”。这是因为他执政有功,还有他执法公正、严明等等,朝中想树立典范,弘扬正气,教育他人。至于“赐祭葬”,这可能由他生前所担任的官职的高低所决定,朝中对此有统一的规定。吕坤归乡后一直著书、讲学,这对该社会环境建设方案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一些内容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吕坤的一系列著述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天启年间(1621—1627)朝中给他赐官,除了吕坤的政绩突出外,与他的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一定有很大的关系。

由以上历史事实及分析得知,吕坤在朝中做官上疏的奏折,以及归乡后的一些著述,把社会环境建设方案的内容提升、总结到理论的高度,这是该方案成熟的标志。

【注释】

[1]《河南通志》卷六十一,雍正十三年刻本。

[2]河南旧志整理丛书:宣统《宁陵县志》,卷九《人物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98页。

[3]《河南通志》卷六十一,雍正十三年刻本。

[4]吕坤:《呻吟语》卷一《谈道》,《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5]吕坤:《呻吟语》《道体》,《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6]吕坤:《呻吟语》《道体》,《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7]吕坤:《呻吟语》卷一《谈道》,《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8]吕坤:《呻吟语》卷二《问学》,《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9]吕坤:《呻吟语》卷二《问学》,《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0]吕坤:《呻吟语》卷二《问学》,《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1]吕坤:《呻吟语》卷二《问学》,《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2]吕坤:《呻吟语》卷四《品藻》,《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3]吕坤:《去伪斋文集》卷七《知足说·自警》,《吕坤全集》,第366页。

[14]吕坤:《乡约所记》,民国《襄垣县志·吕坤传》,民国十七年铅印本。

[15]吕坤:《呻吟语》卷五《治道》,《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6]吕坤:《呻吟语》卷三《应务》,《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7]吕坤:《呻吟语》卷二《民务》,《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8]吕坤:《呻吟语》卷二《民务》,《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9]吕坤:《呻吟语》卷五《乡甲约》,《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20]吕坤:《忧危疏》,《明经世文编》卷415,第4494页。

[21]吕坤:《呻吟语》卷一《谈道》,《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22]吕坤:《忧危疏》,《明经世文编》卷415,第4494页,第4498页。

[23]吕坤:《忧危疏》,《明经世文编》卷415,第4494页,第4498页。

[24]吕坤:《呻吟语》卷五《书集·治道》,《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25]吕坤:《忧危疏》,《明经世文编》卷415,第4496页。

[26]吕坤:《忧危疏》,《明经世文编》卷415,第4496页。

[27]吕坤:《忧危疏》,《明经世文编》卷415,第4498页。

[28]吕坤:《忧危疏》,《明经世文编》卷415,第4499页。

[29]吕坤:《呻吟语》,《呻吟语序》,《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0]吕坤:《呻吟语》卷三《射集·应务》,《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1]吕坤:《呻吟语》卷三《射集·应务》,《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2]吕坤:《呻吟语》卷三《射集·应务》,《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3]吕坤:《呻吟语》卷六《数集·人情》,《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4]吕坤:《呻吟语》卷三《修身》,《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5]吕坤:《呻吟语》卷四《谈道》,《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6]吕坤:《闺范》,明万历二十四年郑氏宝善堂刊本。

[37]宣统《宁陵县志》卷九《人物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38]吕坤:《呻吟语》卷六《人情篇》,《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9]吕坤:《呻吟语·力行》,《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40]吕坤:《呻吟语·卷上》,《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41]吕坤:《去伪斋文集》,《九儿入学面语戒之》,《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42]吕坤:《呻吟语下》,《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43]吕坤:《呻吟语》,《呻吟语序》,《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44]光绪《山西通志》卷14,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342页。

[45]光绪《山西通志》卷14,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342页。

[46]光绪《山西通志》卷14,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342页。

[47]《山东通志》卷71,职官志历代宦迹,民国四年重印本。

[48]《山东通志》卷71,职官志历代宦迹,民国四年重印本。

[49](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25,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5937页。

[50]《神宗万历实录》卷242,万历十九年十一月丙戌修,第2页,第3页。

[51]《神宗万历实录》卷242,万历十九年十一月丙戌修,第2页,第3页。

[52]光绪《山西通志》卷14,第7342页。

[53]《神宗万历实录》卷260,万历二十一年五月甲寅修,第1页。

[54]《神宗万历实录》卷309,万历二十五年四月丙子修,第7页。

[55](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25,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5943页。

[56]光绪《山西通志》卷14,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3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