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山护林的必要性

一、禁山护林的必要性

明代北部边关修筑边墙已延续多年,在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因此,修筑边墙所需的人力、财力数额巨大。吕坤在奏折中指出:“臣闻今之谈边者,以修筑墙垣为第一要务,故自款贡二十余年来,无岁不修筑矣,计共食盐菜之费,不减三百余万。”从以上文献得知,明王朝把修筑边墙作为边防建设的一项重要事务。但边墙的防御效果究竟如何?吕坤对此做了分析:“即使三关九百三十里为金城,一堞一军,须得三十六万人为守,即得人而守,亦不能坚,何者我无所不守?虏有所必攻,以厚集之兵,攻单薄之守,胜败之数,不问可知。”吕坤认为,即使我军用重兵把守边墙,由于边墙太长,总有防守的薄弱之处,敌方可以由此突破防线。

吕坤对边防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省万倍之劳,无一钱之费,计五七年之功,俟三十年之后,享千百岁之利者,则禁砍伐严栽种是已。”他提出的办法既省钱,又省劳力,主要包括保护边山现有的森林,以及在边关一带大规模植木。他还设想,若干年以后,边关一带森林茂密,这种无土之墙———森林边墙其防御功能远远大于有土之墙,树木作为无人之卒,日夜把守,边关很安全。他在奏折中言:“三十年后,枝密阴繁,虏且疑其有伏,何敢深入?居民男妇牛马,此中皆可潜藏。即使发矢斫刀,树身皆可遮蔽,又且隐匿官军,出而杀贼,入而散林。我奈虏何,而虏无奈我何矣!虏即勇悍,岂能尽木根乎?岂能飞骑木末乎?此谓筑无土之边,列无人之卒,五十年后永不修筑矣。”吕坤的这些设想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如果边山一带到处是“枝密荫繁”的森林,若有外来入侵,我军利用森林做掩护,确能做到杀敌出其不意。居民利用森林,还可以躲避战乱。从吕坤的分析可知,在边山地区保护森林和大规模地植木,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很有必要的。他提出的建设“森林边墙”的建议,是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具有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