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方叛乱
当边防危机较多的时候,地方的一些势力集团往往在这个时候出头露面,想乘机割据一方,因为边防的一些战事或冲突可以牵制很多官军,内地的很多地域官军力量薄弱。
以下挖掘的一些文献,记载了明王朝内不同地域从万历十六年至万历十九年间的内乱史实。
表2 万历十六年至万历十九年间的内乱史实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从万历十六年至万历十九年间,内乱发生的频率较高。除万历十八年未记载有内乱事实,其余每年都有记载,而万历十七年有四次大的事件。从内乱出现的地域来看,遍布于明王朝各地:西南有四川;东南是长江下游一带;西北的甘肃;还有南部的云南等地。
以上的每次内乱,最终都被平息,但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确实是对明王朝的一种挑战。内乱再加外患,使明王朝军队内外受敌,严重影响各行各业发展的正常秩序。分析内乱的原因,主要是明王朝对一些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因此,一些地方势力集团在寻找割据的机会。
比如,当周边的一些国家在干涉骚扰边关地区的时候,这些地方势力集团就想趁机叛乱,独霸一方。如果仔细分析吕坤在万历二十年上疏的奏折中提到的“练乡兵”建议和“强军抚军”建议,可以发现很多具体内容是针对预防内乱而提出来的。
【注释】
[1]《神宗万历实录》卷269,万历二十二年正月己亥修,第3页。
[2]汤纲,南炳文:《明史》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5《矿税之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4](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5《矿税之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5]汤纲,南炳文:《明史》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6]《神宗万历实录》卷194,万历十六年正月丙午修,第9页。
[7](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2《援朝鲜》,中华书局,1977年。
[8](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2《援朝鲜》,中华书局,1977年。
[9]吕坤:《忧危疏》,《明经世文编》卷415,第4497页。
[10]《神宗万历实录》卷243,万历十九年十二月甲寅修,第12页。
[11](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3《平哱拜》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12](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0《神宗一》,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275页。
[13]《神宗万历实录》卷243,万历十九年十二月甲寅修,第12页。
[14]《神宗万历实录》卷243,万历十九年十二月甲寅修,第12页。
[15]《神宗万历实录》卷243,万历十九年十二月甲寅修,第12页。
[16](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0《神宗一》,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272—2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