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疆鞑靼挑衅频繁

二、西北边疆鞑靼挑衅频繁

鞑靼在西北边疆侵扰不断。据《明实录》载:“万历十九年(1591)十二月甲寅,延绥总兵杜桐塘报,鞑虏明安土昧等酋分犯榆林、保宁、波罗等堡,本官率将分兵出击,斩获首级四百五十余颗,生擒贼夷二十六名。”[10]以上文献记载的内容,确实是使臣民兴奋的事,因为局部战争取得了胜利。但从侧面可以看到,鞑虏无视我中原王朝,肆无忌惮地在边疆挑衅。

另据记载:“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宁夏哱拜乱。”[11]这次事件看似是内乱,其实是鞑虏通过里应外合的方式,想夺取宁夏。因为该文献中还做了注释,“哱拜,鞑靼种也”。由此可知,哱拜本来就是鞑靼人。

以下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鞑虏通过里应外合夺取宁夏的阴谋。

据《明史》载:“万历二十年六月丁未,诛军进次宁夏,贼诱河套部入犯,官军击却之。”[12]这次事件就是内地鞑靼人同河套的鞑靼相勾结而入侵宁夏。虽然入侵者被击败了,但西北边疆的战事或冲突常有发生。

其实,边地驻军一直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万历十九年(1591)十二月,延绥王世扬整顿边务,他令将士严守要冲,加强军队训练。不同季节训练于不同的地域,让将士适应不同的环境,以应对将来可能面对的各种战斗环境。文献记载:“延绥王世扬条陈边务,一议道驻以重弹压,该镇惟定边营最冲,宜各令兵道于夏秋则驻定边,以振威武;春冬则远驻靖边,以理庶务。”[13]修筑结实的道路,以保证战时物资供应不会因为交通条件差而中断。西北定边是特别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夏秋季节,要集中大量的人马,在此训练,让敌方目睹我军的威武与强大;在春冬季节,也要做好边务的所有事宜。

王世扬对军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严格,文献载:“严查以杜虚冒,按册籍核,不令老弱混留,其壮者量加粮额,汰者另行选补。”[14]从该文献得知,王世扬对在册军人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做了详细的核实,不仅淘汰老弱病残,而且对精兵强将更加优待,鼓励他们要进一步发挥特长。这种措施的推出,使军人的身体素质整体提高,为进一步强化武艺,提高战斗力,做了基础性的工作。整顿边务还有其他措施。如,整顿军风和练乡兵。文献中记载:“地土只令军丁承种纳种,听各官关领,不许私种民田,擅役军丁。练乡兵,安内地,照村落远近联为什伍,各备器械训练。而又择有胆智者为之长,令人自为兵一,禁驰边以专操练,非沿边驻扎官员,不许枉道经由边堡,致边军供臆骚然,俱依议行。”[15]以上采取的措施,首先,加强了军人的组织纪律性。其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军民关系。只有军民团结一致,才能一致对外,抵御侵略。练乡兵,让百姓习武,可以提高百姓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使民间一些优秀的武士,被挖掘出来,可以作为边防的后备军,随时充实边关。

以上种种整顿边务措施的推出,说明边关驻军亲身感觉到了边关的危机,或者说,这些措施的出台,确实是形势所迫。在当时,身居内地的人们,在这一点上,远没有他们感触深刻。除了东北和西北,西部和南部边疆,也有战事发生。《明史》载:“万历十六年(1588)九月,青海部长他不囊犯西宁,杀副将李魁。”“万历十八年(1590)四月甲申,青海部长火落赤犯旧洮州,副总兵李联芳败没。”“万历十九年(1591)春正月,缅甸寇永昌、腾越。”[16]

以上一系列战事的列出,使人们很容易感觉到,在当时,明王朝的边防确实危机四起。如何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

当时的吕坤正是带着这些问题上疏奏折,推出稳定边关的一些具体措施,并且以身作则投入到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