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多角度分析

二、方案的多角度分析

(一)从方案内容的具体性这个角度去分析

从内容的具体性这个角度分析,吕坤的建议分两部分,可议论的部分和可实施的部分。由于吕坤执政多年,因而他较多地了解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他不是一个空想的理论家,因此,在他的建议中就单独议论部分基本没有,只是做某一具体建议的时候,中间插一些议论部分,以对建议的具体内容做一些辅助性的说明。

可实施的部分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利用当时的条件马上可以实施。大部分建议属于这种情况。比如,调整赋税建议,减少不实用物品生产的建议,整顿食盐市场的建议,谨慎免粮免税的建议,“精器械以求实用”的建议,“兴武教以养将才”的建议,练乡兵的建议,贮粮备荒建议,官员就近升迁建议,禁山护林植木建议等。

另一种,是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比如,合理分配房屋建议,要实施此建议,首先,对富人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提高助人的积极性。其次,还需要对穷人进行组织管理等等,很多条件具备以后,才能实施。再比如,要实施“鲁人治鲁、宋人治宋”即当地自我管理这个建议,万历皇上等朱氏皇家的人思想观念必须做一定的更新,如愿意放权,相信一些民族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此建议方可实施。还有,执法要公平这一建议,如果马上实施很困难,执法人员公正意识的培养,监督机制的完善等条件具备以后,方可实施。

(二)从方案内容的创新性这个角度去分析

从建议的创新性这个角度分析,吕坤的建议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吕坤做建议之前,原来就有这样的事实,他做进一步的强调。这样的建议很多。比如,抗倭援朝建议,从万历二十年(1592)开始,明军抗倭援朝,吕坤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再次强调。禁山护林植木建议,过去很多人提过,明朝建立以来,弘治年间兵部尚书马文升、正德年间官员陈天祥等都有过相关的建议。还有,重农桑的建议,历朝历代提此建议的人很多。饥荒年间扩大矿业的规模,历史上有过先例,下文要做举例。明代以前,保甲制度已经实施,这就是练乡兵的先例,吕坤也强调这一主张。文中交代,陕西人、山西人在历史上就有贮粮备荒的习惯,吕坤建议山东人、河南人也应积极地贮粮备荒,国家也应该有组织地贮粮备荒。这一方面的事例很多。

另一种情况是,原来没有这样的事实,吕坤首次提出。有关这一类型的建议,笔者不敢轻易举例。因为中国历史发展悠久,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即使笔者认为一些建议可能是吕坤首次提出,并且一直找不到相关的古人对这一方面的陈述,也不能贸然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