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军人生活拮据
要做好抚恤军人事宜,首先要了解军人的一些情况。其实,自古普通军人和普通百姓一样在劳役和征战中受苦很多。正像吕坤所言:“臣闻力役以劳使民者也,征战以众使民者也。”吕坤所言是事实,因为普通军人大多来自普通百姓。在历朝历代,他们的命运基本相似,因为他们都位于社会的基层,当然是劳役的对象和贫困的对象。
(一)普通军人月粮较少
经过对三关一带军营调查,吕坤对当朝军人的月粮发放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还做了详细的记录。普通军人除了每月分配的月粮外,其他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拿他们同衙门的一些武师、差吏相比较,其收入远不及。吕坤言:“今各衙门快壮门皂工食,至薄者每日银二分,厚者三分四分,此内既无杂派之名,此外又有需索之利,且忧患不关于心,偷安常便于体。乃军士则不然,姑且太原营言之,每军月粮八斗,每斗折银五分,计一日所得,才一分三厘耳,尚不足壮士一食之费。”在以上文献中,吕坤把普通军人同武师、差吏一天的收入做了对比。军士一日所得一分三厘,后者一日所得,少则一日二分,多则一日三分四分。且武师、差吏没有任何杂费从他们收入中掠取。当他们执行公务时,有时还能得到一些额外收入。有时遇到一些忧患之事,可能同他们个人利益关系不大。从事他们的职业,有时还有苟且偷生之便。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普通军人收入确实很微薄。
(二)各种杂费名目繁多
很多杂费从军人的月粮中扣除,吕坤对此也列举了一些事例:“自款贡以来,又于六个月内,每月扣除银五分,共扣银三钱为市本,是每日所得不及一分二厘。”文献中对这一现象做了解释:“自款贡成后,三关为内地,故军士月粮之少如是。”在当时的政策中,内地官军和边地官军待遇有差别,以此为理由,上级对三关军士的月粮又要扣除一部分。还有“又分领夷马,有摊赔之费,关领月粮,有造册之费,掌印本管指挥千百户千把总,有科派之费;有马军人,虽关有草料,稍得侵肥,又有朋银之费;守备等营,又有杂拔滥差之费,有长差帮贴之费,有送迎奔走之费”。以上杂费名目繁多,而这些费用还必须开支,那么,这些费用只能从军人的月粮中扣除。
(三)多种开支出自月粮
部分军人还有家属、子女,他们也需要糊口、生存;军人的服装、兵器配备也需要开支;军人的日常事务中还需要开支。这些开支除自月粮再没有来处。吕坤所言正是这样,“父母妻子之养所资者,此也;日用人事所资者,此也;器械、衣装所资者,此也,此外无所从来矣”。从该文献可以得知,从月粮中还要支出多种费用,那么月粮真正到达军人手中只剩寥寥无几了。
根据吕坤的叙述,当朝普通军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那么,这种状况会导致什么后果?他也做了预测性的分析。“诸有所损,月粮既少于工食,战征又苦于差役,以是身也。而责之鼓气练兵能乎?以是心也。而责之竭力致众,得乎?”军人的月粮本来就少,经过各种名目的克扣以后,就更少了。但征战和履行各种差役是军人的职业,军人理当身体力行。可又苦又贫的军人怎么能鼓足勇气去练兵呢?怎么能竭尽全力为朝廷效力呢?发自他们的内心,有这种意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较差的物质条件不能调动军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