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2025年08月10日
绪 论
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优越的农耕条件使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衣食丰足,使局部地域或局部人群生活富裕。东亚农耕大国的人们自古一直有着稳定的自信感。明代国土平原广布,川地甚多,可耕土地绰绰有余。草原广袤,水草丰盛,可养活足够的牛羊牲畜。人丁兴旺,有充足的农耕者和投军吃粮之士。田间禾苗旺,草地牛羊多,边关壮士足。山脉纵横,关口险要,海岸线漫长,足可阻挡来自不同方向的劲敌。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排除了生存的危机意识,过度漫长的自信导致怠慢的行为,也产生了不求进取求稳的心理。
生活条件优越导致人们对社会变革兴趣甚微,也使富贵阶层找到了贪图享受的多种办法。当生活过度享乐之时,本来应该为民的官吏似乎忘记了广大民众的生活,于是社会问题渐渐出现。每当社会问题凸显,或国家危难之时,一些有远见、有志识的人物往往会提出一些富国强兵的策略。他们挺身而出,极力主张社会变革,甚至冒险上谏皇上。
明末官员吕坤就是其中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