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和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和第三版前言

查尔斯·蒂利在我完成本书第二版之前与世长辞。斯人虽去,他的生平事迹却长久萦绕于人们耳边:人们讲述他对学生的指导,讲述他的和善,讲述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惊人的学术成就。蒂利[1]的满门桃李一直惊讶于他们的导师具有通过提出几个精辟的问题便能厘清学生们各种想法的能力。他不断地问问题,直至生命的终点。

正如蒂利在第一版前言中所解释的,本书为一系列反复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简短的答案。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社会运动看起来如此相似,以及这些运动如何和为何会在全球成为政治行动(political action)的一种主要形式?

本书第一版出版之后,蒂利继续围绕着抗议活动、社会组织和政治关系展开论述,其论述范围广泛、观点精辟。在去世前的四年里,蒂利相继出版了《欧洲的抗争与民主(1650—2000)》(Contention and Democracy in Europe,1650—2000,2004)、《信任与统治》(Trust and Rule,2005)、《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IdentitiesBoundariesand Social Ties,2005)、《政权与斗争剧目》(Regimes and Repertoires,2006)、《为什么?》(Why,2006)、《民主》(Democracy,2007)、《功与过》(Credit and Blame,2008),以及《抗争表演》(Contentious Performances,2008)。此外,他与西德尼·塔罗合作出版了《抗争政治》(Contentious Politics,2006)。[2]至于蒂利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撰写的论著章节,以及所主编的书籍,因其数量巨大,在此恕不一一列举。不过,我已酌情将这些作品的主旨融入本书中。

自本书第一版于2004年、第二版于2008年出版以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经济危机冲击全球,尤其重创欧洲和美国经济。经济动荡和无力控制动荡导致了失业和饥饿,导致了许多国家试图通过压缩预算部分地解决经济问题,但财政紧缩政策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运动的动员活动。在此背景下,北非和中东地区出现了旨在实现民主的社会运动:突尼斯和埃及推翻了独裁政权,其他地区的独裁政权亦遭到挑战。这些运动中有多少取得了成功?唯有时间能够说明一切。本书新版关注这些运动及其所运作的背景。鉴于经济因素在当前社会运动中所显现的突出重要性,我回归到蒂利有关资本主义的论述,在不改变全书整体框架的前提下重申了蒂利的诸多主张。此外,我还重申了蒂利早期有关国家形成的论述,对殖民主义在国家之形成和社会运动之形成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进行了论证。

2006年,蒂利让我参与本书的部分修订工作;那时他或许已知来日无多、无法在生前完成此事。我们谈到了如何修订才最为有益和恰当;为了帮助研究社会运动和斗争政治的学生、学者们了解社会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我将所谈结果纳入本书的修订中。我在第五章添加了许多素材,除此之外的其他章节,仍保留蒂利在第一版中所采用的第一人称,因为这部著作是属于蒂利的。

最后,我必须感谢西德尼·塔罗和克里斯·蒂利(Chris Tilly),他们帮助我确保了本书行文上的一致性。

莱斯莉·伍德

2012年于多伦多

七年后写给本书第四版

世界在不断变化,与之相伴的是民众的斗争。我深切感谢欧内斯托·卡斯塔涅达为扩充本书第四版所付出的努力。我感谢他(以及他的学生)将蒂利的研究传递给新一代的读者和社会运动的行动者们。

莱斯莉·伍德

2019年于多伦多

[1]原文在提及查尔斯·蒂利时多处使用“Chuck”,即“查尔斯”的昵称。为方便阅读,本译本一律直呼“蒂利”,尽管在西方世界直呼其名很普遍,直呼其姓却是极为不礼貌的。——译者注

[2]此处所列著作中的大部分已有中文译本出版,参见:《欧洲的抗争与民主(1650—2000)》,陈周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信任与统治》,胡位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谢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政权与斗争剧目》,胡位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李钧鹏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版;《民主》,魏洪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功与过:社会生活中的赏罚》,李钧鹏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版;《抗争政治》,李义中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