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社会运动
美国各地的囚犯权利运动运用有限的资源,开创了一场具有明确目标的运动。美国各地监狱的囚犯清楚而普遍地表达了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物资以及终止无偿劳动的诉求。通过绝食、罢工、抗议等形式所开展的示威活动显现了这场运动所具有的凝聚力。在此过程中WUNC展示亦有所显现,尽管这种展示只是发生在狱墙之内,而且几乎无法呈现在政府官员或公众面前。“全国监狱大罢工”仅在一个月内就动员了24000名囚犯参与抗议活动。鉴于参与者所能使用的资源极为有限,其所动员的规模足以彰显各个监狱参与者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鉴于运动的参与者无法以常规方式持续运用手机和其他形式的通信手段,这场运动所建立的联系及其在规划上意义重大。此外,囚工组织委员会协助运动参与者将囚犯试图实现的诉求传递给社会大众。运动参与者面临监狱被封锁、囚犯权利被剥夺、个人遭受禁闭惩罚等风险,这些风险彰显了囚犯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监狱制度所作出的奉献。囚犯的抗议活动未来还将继续,并将激发更多囚犯参与到囚犯权利运动中来。尽管媒体对之报道有限,但囚犯权利运动无疑是一场团结而持久的社会运动。
[1]“吉姆·克劳”源于1832年一部讽刺美国早年民粹主义倡导者、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的民粹主义政策的音乐剧《蹦跳的吉姆·克劳》(Jump Jim Crow),剧中的黑人主角名叫吉姆·克劳,此后“吉姆·克劳”成为“黑人”的代名词。美国南方一些州的立法机构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颁布了一系列对黑人实施种族隔离的法律,这些法律被统称为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直至1965才被废止。——译者注
[2]三振法(Three-strikes law),又称三振出局法,名称源于棒球规则,即球手可以错过两次击球机会,但一旦错过第三次,便被判三振出局。三振法要求法院对第三次及以上犯有重罪的累犯采用强制性量刑准则,以大幅延长其刑期。——译者注
[3]破窗效应(the broken windows theory)的警务政策旨在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然而,实际数据表明警察更倾向于将“破窗效应”和“拦截搜身”运用于包括非洲裔在内的少数族群。批评者因此认为警察歧视性地将少数族群视为潜在的罪犯,并认为诸如过度搜查等执法行为往往引发犯罪。——译者注
[4]原文仅标示Black Panther,应当是指成立于1966年的一个由非洲裔美国人组成的黑人民族主义政党,旨在促进美国黑人民权,强调黑人拥有使用武力正当防卫的权利。该党于1982年解散。——译者注
〔1〕.本章作者是卡莉·米勒(Carly Miller)、埃米莉·约翰逊(Emily Johnson)、莫拉·芬内利(Maura Fennelly)、欧内斯托·卡斯塔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