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日“无移民日”游行

2006年5月1日“无移民日”游行

2005年12月6日,詹姆斯·森森布伦纳(James Sensenbrenner)向美国国会众议院提交《4437号法案》(H.R.4437),即《2005年边境保护、反恐怖主义和非法移民控制法》(The Border Protection,Antiterrorism,and Illegal Immigration Control Act of 2005)。该法要求为边境管控提供更多资金、扩大国土安全部的管辖范围,并对进出美国的非美国公民进行指纹采样与识别(其中许多提议被纳入此后的其他法案中予以实施)。这部法案于2005年12月16日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在进入参议院等待审议期间,该法案即在美国社会引起极大争议。其中一个关键的争议点是法案第二章第201至203条款将“无证”移民定为“重罪”(aggravated felony),这是刑事犯罪,而非形同违章罚单之类的民事违法。此外,该法案采用的一些模棱两可的术语有可能导致任何个人、机构或组织因为曾经帮助了应遭驱逐出境之无证件人员而产生犯罪行为。这使天主教会、社会服务机构、雇主以及经常与无证移民打交道的普通美国人忧心忡忡。此外,该法案还要求国会提供资金在美墨边境修建700英里的双层栅栏(Prieto 2018)。

森森布伦纳的上述法案在全美激起反对浪潮,并直接引燃了2016年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权利大游行(Voss & Bloemraad 2011)。这场运动被称为“无移民日”(The Day without Immigrants),这一提法源于乔治·阿劳(Jorge Arau)等人的伪纪录片“无墨西哥人日”(A Day without a Mexican,2004),类似的提法此后出现在西班牙和法国等地的斗争事件中。

移民权利运动将美国各地的拉丁裔和其他族裔的移民及其支持者团结在了一起。美国的西班牙语媒体对于动员人们参与2006年3月的游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颇受欢迎的西班牙语电视节目主持人支持并推动了这些创纪录的和平游行(Mohamed 2017:63)。天主教会也积极开展行动,发动了反对这部反移民法的活动并对移民权利给予支持(Castañeda 2018)。“今天我们参与游行,明天我们参与投票”的口号将不同的族群团结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