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结论

作为两个彼此独立的案例,“愤怒者”运动和“占领华尔街”运动拥有至少四个相同的要素:

1.最初均不被全国媒体承认;

2.被错误地批评为没有主张和诉求;

3.采取了直接民主;

4.两场运动均源于对国际金融以及现行经济秩序的不满,同时在运动的组成和影响方面兼具地方性和国际性。

“愤怒者”运动和“占领华尔街”运动符合查尔斯·蒂利所设立的社会运动构成标准。“愤怒者”运动发端于由工会领导的全国性大规模游行。该运动以公开讨论的方式制定明确目标,并呼吁政府实施结构性改革以避免类似于2008年经济衰退之类的灾难再度重演。正如前文所述,“愤怒者”运动的诉求超越了地方性,引发了人们对于全球性议题的关注;其所开展的所有活动均借助于各种形式的WUNC展示而得以完成。诸如成立“真正的民主,现在就要!”等团体、动员超过15000人参与公共广场的游行等行动,均表明“愤怒者”运动有意识地对自身所具有的代表性予以展现。同样,“愤怒者”运动也极大影响了发生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生在西班牙的运动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曼努埃拉·卡梅纳和阿达·科劳成功地赢得市长竞选也给“愤怒者”运动的参与者以希望,使其相信他们的要求不会被遗忘。

上文提到的米卡·怀特认为,由于“占领华尔街”运动既未能促成革命(即未能促使法律体系发生变化)也未能赢得权力,因而“整个抗议活动遭到了彻底粉碎”(White 2016)。“占领华尔街”是一场社会运动,是一场持续了一个月的全球性斗争表演,还是一场公关活动?在一些精明的分析人士看来,“占领华尔街”更多的是一个“时刻”(moment)而非一场真正的“运动”(Calhoun 2013;Gitlin 2012)。“占领华尔街”的抗议者使用了“愤怒者”运动参与者所制作的手册;与“愤怒者”运动相仿,他们同样决定占领公共场所,并选择以象征金融资本之源的曼哈顿华尔街作为占领地点。尽管当时有许多人参与其中,但占领运动未能保持其势头成为一场持续的斗争。不过,我们认为“占领华尔街”运动依然符合社会运动的构成标准:它向公众明确传达了要求减少财富、政治影响力和权力在全美1%的人口中过度集中的诉求,在此过程中,“1%”作为表达诉求的术语已然家喻户晓。尽管运动的参与者有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方案,但整体而言,“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诉求仍然是明确的,只是由于缺乏持续的动力而使得占领运动不如“愤怒者”运动具有变革性。“愤怒者”运动成功地改变了西班牙的选举格局,让公民对其利益和所关注的议题能够被真实代表有所期待,并向“占领华尔街”运动传播了组织策略。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发生在西班牙和其他地区的“愤怒者”运动以及发生在华尔街和全球其他地区的占领行动理解为更深层的“反全球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反全球化”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全球社会运动,这场运动发生在占领行动之前,并在占领行动结束之后依然持续(请参阅第五章)。

[1]“愤怒者”运动即“15M”运动,意指5月15日的抗议活动。——译者注

[2]卡斯特利翁:西班牙巴伦西亚自治区的省份之一。——译者注

[3]萨帕塔运动:“萨帕塔民族解放军”(Ejército Zapatista de Liberación Nacional)所领导的墨西哥印第安原住民运动,其主张包括要求议会立法保护印第安原住民的文化与权益,并给予恰帕斯州自治权。——译者注

〔1〕.本章作者是欧内斯托·卡斯塔涅达。詹妮弗·林森迈尔(Jennifer Linsenmeyer)和莫拉·芬内利(Maura Fennelly)协助完成了本章的研究与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