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风险因素
为了有效降低HDP的患病率,研究HDP的风险因素尤为重要,以下将概述与HDP发生发展相关的风险因素。
1.家族史 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家族史为HDP危险因素。中国的相关研究表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孕产妇PE患病率比一般孕产妇高3.17倍,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孕产妇PE患病率比一般孕产妇高2.67倍。HDP呈家族聚集趋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家庭成员患有HDP的女性的HDP患病率是一般女性人群的2~3倍。一项来自中国台湾的研究表明,家族成员有PE病史的女性患PE的风险增加了2.6倍。家庭成员有相似的生活方式,例如烹饪、用餐、爱好和运动。家族成员没有PE病史的女性更有可能住在城市地区,而城市生活可能涉及更多的压力、污染和妨碍健康睡眠的因素,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更多PE病例。
2.遗传易感性 HDP是多因素遗传疾病。尚无明确研究将单个基因确定为HDP风险因素。研究表明,STIM1基因可能为HDP的易感基因。PE可能是一种复杂的遗传疾病,并且是由不同位点的许多常见变异造成的,这些变异单独的影响很小,但共同导致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研究者已经研究了许多候选基因,对这些候选基因根据病理机制进行分组,包括血栓形成倾向、内皮功能、血管活性蛋白、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以及免疫遗传学,但预计没有一个基因会被确定为PE的唯一危险因素,因为在一般人群中,PE代表一种复杂的遗传疾病。许多SNP之间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单独的还是与易感环境因素的结合,很可能是这种疾病的遗传成分的基础。比如内皮一氧化氮合酶3(NOS3)基因,维生素D的G等位基因受体(VDR)基因。
3.免疫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两种常见的疾病。在怀孕前就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对女性的后续妊娠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台湾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孕前SLE是妊娠期高血压进展为PE的独立且重要的危险因素。妊娠期狼疮活动性增加,出现狼疮血管炎、血管弹性丧失,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导致PE的发生。SLE患者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LGF和sFlt-1的水平异常,导致胎盘血管重塑异常、内皮功能障碍以及胎盘灌注不良,易患PE。在PCOS中,存在胰岛素抵抗,血管动脉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都是胰岛素敏感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在高胰岛素血症的刺激下被激活并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一氧化氮的产生减少,而前列腺素的产生受到抑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血压升高。高胰岛素血症还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腔狭窄、血管阻力增加等。大多数PCOS患者出现脂质过氧化和高脂血症,这也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从而最终导致PE的发生。
4.妊娠期用药 一项研究表明,使用低剂量避孕药也会导致血压升高。雌激素可增加肝脏血管紧张素原。雌激素具有水和钠潴留的可能性。众所周知,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而雌激素可增加胰岛素抵抗,这可能与血压升高有关。大约50%的女性在妊娠期间至少使用过1种药物。有研究报道,由于产生的前列环素减少,解热镇痛类的药物与PE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苯二氮
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焦虑症、癫痫发作和失眠,也用于预防和治疗PE。抑酸药物,是妊娠期间最常用的药物,而研究表明,患有PE的女性使用抑酸药物的频率明显增加。妊娠期间使用钙剂、抗酸剂缓解胃食管反流被认为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降低高血压和PE的风险。
5.孕产次 有研究表明,HDP是一种初产性疾病,而既往有孕产史对HDP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归因于胎儿细胞中对父本抗原的免疫耐受,并且它还可以改善前一次妊娠期间母体螺旋动脉修改后的滋养细胞侵袭。与经产妇相比,初产妇患HDP的风险更高。PE在初产妇中的发生率是经产妇的2.5倍。与既往患有HDP的孕妇相比,无HDP病史的孕妇更容易发生PE。
6.流产史 既往人工流产史(IA)与初产妇患PE的风险降低相关。人工流产引起的子宫内膜局部损伤会诱导炎症反应,从而降低HDP的风险。随着时间推移,免疫反应消退,子宫内膜损伤的益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只有约3.5%的既往有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在两次妊娠间隔的12个月内可能发生HDP。前一次妊娠后胎儿细胞中对父本抗原的免疫耐受可能在降低PE发生的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与其相反的研究表明,先前的人工流产史会增加PE的风险,可能是由于剧烈刮宫破坏子宫内膜而增加了PE的风险。
7.遗传性血栓倾向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妊娠期间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有关。在妊娠期间,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在患有APS的孕妇中,这种高凝状态包括血液中凝血因子水平升高、活化蛋白C阻力增加、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水平升高和蛋白S水平降低,它们均会导致HDP的发生。
8.辅助生殖技术 在人工周期中黄体的缺失会增加PE的风险。黄体分泌血管活性激素,如松弛素,这些激素在人工周期中不会被替代,因此减弱了孕妇对妊娠期间的心血管系统变化的适应程度,导致PE的风险增加。玻璃化和升温过程可能会影响滋养细胞的发育,导致胎盘异常,从而增加PE的风险。
9.年龄 年龄是HDP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DP的风险与孕产妇年龄增加呈正相关已在中国的关于HDP的研究中得到证实。与25~29岁的孕产妇对比,35~39岁和大于或等于40岁的孕产妇患HDP的风险分别高1.84倍和2.39倍。1995年,美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HDP患病率与孕产妇年龄之间存在关联:PE患病率与年龄减小呈正相关已在美国白人和非白人孕产妇中得到证实。与年龄为30~34岁的白人孕产妇相比,年龄在20~24岁、18~19岁和15~17岁的孕产妇,PE患病率分别高1.4倍、1.8倍和2.6倍。与年龄为30~34岁的黑人及其他种族孕产妇相比,年龄在18~19岁和15~17岁的孕产妇PE患病率分别高2.0倍和2.4倍。然而,WHO MCS数据库的研究表明,孕产妇PE患病率与年龄减小呈负相关。与年龄为20~35岁的孕产妇相比,17~19岁的孕产妇PE患病率降低72%。然而其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孕产妇HDP患病率与年龄减小之间没有关联。还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和PE的发病率在27岁之前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增加而略有增加,之后几乎呈指数增长,年龄在27~40岁之间的孕产妇,PE的发病率相比27岁之前的孕产妇的发病率增加了1倍,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了1.7倍。
10.妊娠前体重 妊娠前超重、肥胖也是HDP的独立风险因素。BMI<18.5 kg/m2为偏瘦,BMI正常范围为18.5~23.9 kg/m2,BMI在24~27.9 kg/m2之间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肥胖、超重的孕产妇往往体内代谢紊乱,例如瘦素升高、促炎状态或一氧化氮合酶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导致PE的发生。相对于BMI<24 kg/m2,BMI位于24~27.9 kg/m2及BMI>28 kg/m2的人群,HDP患病率分别增加1.79倍和3.11倍。对巴基斯坦和英国白人的研究已经表明,BMI每增加5 kg/m2,HDP发病率增加1.54~1.60倍。对于BMI 19.8~24.2 kg/m2,BMI>24.2 kg/m2,PE发病率增加2.4倍;BMI<19.8 kg/m2,PE发病率增加0.6倍。对于BMI 20.0~24.9 kg/m2,BMI<20 kg/m2,PE发病率增加0.77倍;BMI 25~29.9 kg/m2,PE发病率增加1.7倍;BMI 30.0~34.9 kg/m2,PE发病率增加2.93倍;BMI≥35 kg/m2,PE发病率增加4.14倍。一项来自日本的研究表明,女性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 g)与随后妊娠发生HDP风险显著相关;在正常或高出生体重女性中,随着妊娠前BMI的增加,HDP的患病率随之增加。一些研究报告表明,出生时身材矮小但成年后变得超重的人由于代谢适应不良而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特别高,因此应该建议低出生体重女性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正常体重,这对降低HDP的患病风险是有效的。
11.妊娠期增加的体重(GWG) 妊娠前不同BMI的孕产妇妊娠期增加的体重不同,妊娠前体重偏瘦、正常、肥胖和超重女性在妊娠期体重增加范围分别为12.5~18 kg、11.5~16 kg,7.0~11.5 kg和5.0~9.0 kg。大量研究表明,体重增加超过指南所推荐的体重时,HDP患病率增加1.8倍。将妊娠期BMI增加按照小幅度(<5 kg/m2)、中度(5~10 kg/m2)和过度(>10 kg/m2)分类,妊娠前体重过轻且妊娠期BMI增加过度(≥10 kg/m2)的孕产妇患HDP的风险最高。
12.多胎妊娠 当母体心血管系统无法充分供应子宫胎盘时,胎盘灌注不足可能导致母体高血压。双胎妊娠的女性妊娠相关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比单胎妊娠女性增加了大约2倍,而三胎妊娠的女性则增加了3倍。一项来自挪威的研究表明,与单胎妊娠的女性相比,双胎妊娠女性的PE患病率高3~4倍,双胎妊娠女性GH的风险增加了27%。
13.既往妊娠并发症 一项针对美国孕产妇的研究表明,初次妊娠合并轻度GH或重度GH或重度PE,与正常孕产妇相比,再次妊娠HDP患病率分别高3.0、3.4和6.3倍。初次妊娠血压处于临界值(高压波动于130~139 mm Hg,低压波动于80~89 mm Hg),与正常孕产妇相比,再次妊娠GH患病率高2.07倍,PE患病率高2.02倍。初次妊娠血压高,但未诊断GH,再次妊娠,与正常孕产妇相比,GH患病率高3.42倍,PE患病率高3.81倍。既往有PE病史,与正常孕产妇相比,再次妊娠PE患病率高7.19倍。
14.妊娠糖尿病 对于中国孕产妇,此次妊娠出现妊娠糖尿病则此次妊娠HDP患病风险高2.48倍;对于澳大利亚孕产妇,GH患病风险高1.87倍;对于瑞典孕产妇,PE患病风险高3.11倍;对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孕产妇,PE患病风险高1.93倍。
15.既往疾病 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中国孕产妇患HDP的风险高2.48倍;澳大利亚孕产妇患GH的风险高3.5倍;拉丁美洲孕产妇患PE的风险高1.93倍。合并2型糖尿病的孕产妇患PE的风险高5.58倍,然而丹麦的一项研究表明糖尿病与PE风险之间呈负相关:糖尿病合并妊娠,初产妇PE患病风险降低40%,经产妇降低20%。其他病史,如心脏病、肾病和肝病,与患PE的风险呈正相关。
16.尿路感染 中国台湾的一项研究表明,尿路感染的孕产妇PE患病风险高4.8倍。WHO MCS数据库表明,有肾盂肾炎病史的孕产妇PE患病风险高1.64倍。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17.种族 社会科学表明,种族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概念。种族分类通常基于肤色、地理起源、公民身份和语言的不统一。在美国,PE在黑人或非裔美国女性中比在白人女性中更为普遍。在西班牙裔群体中,已报告有不同的PE风险。一些研究显示,与白人女性及非西班牙裔白人女性相比,西班牙裔美国人HDP的患病风险增加、相当或降低,这被称为“西班牙裔悖论”。然而,这种悖论并未被普遍观察到,并且可能因地理环境而异。在中国一项研究中,种族先前被认为是PE的危险因素。
18.血型 血型是一种非常稳定的遗传性状,以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方式遗传。目前关于ABO血型系统对HDP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结论非常矛盾。有的研究表明,AB血型的女性患HDP的风险最高,而O血型的女性患HDP的风险最低。然而,其他研究表明,ABO血型与HDP的患病风险无关。
19.变形菌、拟杆菌和放线菌门 胎盘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并可能拥有自己的微生物组。为了对抗胎盘感染,蜕膜自然杀伤细胞通过细胞溶解效应物(如穿孔素和颗粒酶)保护胎盘,以选择性杀死病原体,保护正常宿主细胞,从而保护胎盘免受细胞内感染。
20.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在育龄妇女和孕妇中的患病率分别为20%~40%和1%~10%。子宫肌瘤的存在与血压水平增高相关联。患有高血压的女性患子宫肌瘤的风险更高。子宫肌瘤分泌的几种分子,如血栓素A2和内皮素-1,通过诱导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HDP的其他危险因素。
21.子宫内膜厚度(EMT) EMT≤8 mm的孕妇HDP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EMT 8~12 mm组和EMT>12 mm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子宫内膜允许正常着床的能力。同时,子宫内膜厚度被认为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子宫内膜厚度影响胚胎着床,进而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2.再次妊娠间隔 较短的间隔可能导致母体没有足够的时间从生理压力中恢复过来。较短的妊娠间隔可能增加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机制包括产后营养不良、产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减轻妊娠体重以及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未完全愈合。虽然较长的妊娠间隔可能使母体更好地恢复,但它们与生育能力降低、年龄较大、母体疾病和伴侣变化有关,这些也与PE的风险增加有关。将低于2年的妊娠间隔与2~4年的间隔进行比较时,研究者发现孕产妇患PE的风险没有显著增加;将超过4年的间隔与2~4年的间隔进行比较时,孕产妇患PE的风险仅有小幅增加。
23.妊娠前血压 妊娠前MAP(平均动脉压)高2 mm Hg,HDP风险增加8%,任何PE的风险增加13%。妊娠前,血压和相关潜在生物过程的增量差异可能导致HDP的发展,并与PE发病机制中潜在内皮功能障碍的早期全身反应有关。妊娠前血压逐渐升高与孕妇患HDP的风险增加有关。妊娠前到妊娠早期(4~16周)的血压变化与发生PE的风险完全相关。
24.环境因素 在极端温度下,如妊娠早期生活在极冷的环境下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与妊娠前相比,妊娠早期体温对PE或子痫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相反。冷暴露会降低发病率,而热暴露会增加发病率。在平均温度下,妊娠前温度升高会降低PE或子痫和妊娠期高血压的患病风险。然而,在妊娠的前半段,体温升高与较高的风险呈正相关。
25.饮用水 饮用水中含镉、铅、三卤甲烷和六价铬会增加HDP的患病风险。
26.饮食因素 一项Meta分析得出结论:与能量摄入量正常的女性相比,能量摄入量高的女性患PE的风险更高,且妊娠期能量摄入的主要来源是糖分,尤其是碳酸饮料。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与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有关。所有这些代谢紊乱都与HDP相关,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和其他含糖饮料与非孕妇的血压升高和高血压有关。大量饮用碳酸饮料(每周≥7次)也会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
27.饮食模式 饮食是一个可改变的因素,促进健康饮食是优化HDP结果的理想策略。澳大利亚的一项饮食模式与HDP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地中海风格的饮食模式与HDP患病风险存在剂量负相关,但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证实。此饮食模式中的食物包括蔬菜、豆类、坚果、豆腐、米饭、意大利面、黑麦面包、红酒和鱼。地中海式饮食模式中糖、钠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量较低;高含量的维生素E、膳食纤维、镁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影响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和血脂,从而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应鼓励育龄妇女摄入蔬菜、豆类、坚果、豆腐、米饭、意大利面、黑麦面包、鱼和红酒。
28.高海拔 高海拔地区孕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海平面地区孕妇。在海拔2500米以上,孕妇子宫动脉与海平面孕妇相比,血液流量减少了约三分之一,从而减少了氧气和营养物质在绒毛膜的交换。此外,高海拔地区孕妇更有可能出现红细胞压积升高,这与严重的PE有关,可能是通过改变绒毛间隙微循环。在高海拔地区,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几乎是海平面地区的2倍,PE的发病率只有正常海拔的一半。在高海拔地区,胎盘从一开始就经历慢性缺氧,因此可能预防PE。另一种可能性是,那些本来可能有PE风险的孕妇无法承受低气压的额外挑战,而且在高海拔地区根本无法维持妊娠。
29.吸烟 一项瑞士的研究表明,吸烟孕产妇HDP患病率低于不抽烟的。每天吸烟1~9支和大于或等于10支的孕产妇GH患病率分别是不吸烟的孕产妇的0.86倍和0.48倍,PE患病率分别为不吸烟的孕产妇的0.64倍和0.55倍。一项澳大利亚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与无吸烟习惯的孕产妇相比,有吸烟习惯的孕产妇GH的患病率高1.57倍。然而,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不吸烟孕产妇相比,吸烟的孕产妇HDP患病率高1.20倍。一般而言,吸烟者患PE的风险降低33%。这种“保护作用”甚至持续到终止妊娠后,并且在孕晚期这种保护效应增强。然而,这种影响几乎只见于20~35岁以及唾液可替宁值高于200 ng/m L的女性。吸二手烟的孕产妇患PE的风险并没有下降。此外,当吸烟的孕产妇发生HDP时,围产结局通常比不吸烟者差,围产儿死亡率和SGA(小于胎龄儿)率增加。
30.饮酒 酒精容易导致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导致HDP。一项针对中国孕产妇的研究表明酒精摄入量与HDP患病率呈正相关。与未摄入酒精的受试者进行比较,饮酒的孕产妇HDP患病率高1.75倍。一项针对美国人的研究表明,有饮酒习惯的孕产妇PE发病率比无饮酒习惯者低55%。埃塞俄比亚的一项研究表明,饮酒的孕产妇发生PE的概率是不饮酒孕产妇的4.06倍。
31.血红蛋白(Hb)水平 妊娠早期的Hb水平与PE风险呈显著正相关,Hb≥130 g/L的孕妇患PE的风险增加,当Hb>150 g/L时,这种关联变得更加显著。高Hb水平的女性妊娠前BMI较高,这表明高Hb水平可能是她们营养状况较好的结果。此外,高营养状况可能与PE风险升高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是一种强氧化剂,铁过载会增加β细胞的氧化应激,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受损。严重贫血的女性对PE的易感性可以用微量营养素和抗氧化剂的缺乏来解释。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间血清钙、镁和锌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PE。高Hb水平的孕妇PE发病率增高可以解释为高铁血红蛋白衍生的血红素沉积对血管内皮的毒性作用和随之而来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常见于PE妊娠的胎盘床。
32.矿物质 目前的研究表明,PE孕产妇血液中镁、锌、钙水平降低。钙、镁、铜、锌、硒等对正常人体的发育和功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镁作为人体必需的元素,是激活细胞因子的重要辅助因子,镁对血管的张力、收缩性和反应性有显著影响,因此,在血压的生理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镁和锌是许多代谢途径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调节免疫系统,并作为辅助因子激活许多酶系统,包括抗氧化酶。镁通过拮抗钙离子而起到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导致血管舒张。妊娠期镁、锌、钙水平降低可能是由于血液稀释、尿量增加、母体向胎儿的转移增加、摄入减少以及代谢增加所致。此外,妊娠期镁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增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妊娠期血清钙水平的降低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和肾素释放增加,从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的细胞内钙水平增加,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和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锌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剂或作为充分激活抗氧化酶的必需底物或辅助因子来缓解氧化应激。锌是抗氧化酶SOD的辅助因子,因此其缺乏可能导致SOD的减少,这与细胞抗氧化能力损害和氧化/抗氧化失衡有关,从而可能导致HDP的发生发展。
33.抗血小板药物 PE与血管内前列环素(一种血管扩张剂)产生不足以及血栓素(一种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的刺激剂)产生过量有关。抗血小板药物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起作用。最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是阿司匹林,也称为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的产生来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血栓素将血小板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针对血管壁损伤的补丁。研究表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PE的风险,相对风险降低17%。但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阿司匹林预防PE的有效性因开始时间而异,剂量与有效性没有显著相关性。
34.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体内平衡至关重要。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高FT4水平、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导致HDP发生的危险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显著干扰心血管系统,导致左心室功能改变,心输出量减少,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35.职业 尽管研究者针对职业危险因素与HDP之间的关联已经研究了数十年。职业可以在影响HDP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从事商业、管理、教学和医疗保健行业以及法律和社会服务的女性患HDP的风险增加。零售类工作者与文书类工作者相比,患HDP风险增加。相反地,其他研究发现就业和HDP类型之间没有明显关联。职业暴露于生物制剂,例如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与PE相关。化学制剂如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妊娠期间接触PFAS与HDP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36.文化程度 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表明,与小学毕业的孕产妇相比,大学毕业的孕产妇HDP患病率低35%。虽然城市地区HDP的发病率与农村地区没有差异,但农村地区成为多变量分析中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居住在农村地区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孕产妇妊娠期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和不良行为较多有关。没接受过教育和接受5~8年教育的孕产妇与接受教育11年及以上的孕产妇相比,患PE的风险分别高1.20倍和1.21倍。但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女性患HDP的风险并未增加。相比受过高等教育的初产妇,受过中等教育的妇女患PE的风险较低,但患GH的风险较高。与受过中等教育的女性相比,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患PE的风险降低了34%。较低的家庭收入是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较低的家庭收入与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压力大的工作生活环境、获得住房或工作的机会有限密切相关。
37.季节变化 冬季及早春,天气寒冷,容易引起血管痉挛、缺血,有可能导致HDP。温度和湿度可能影响胎盘血管发育和螺旋动脉重塑。体液平衡、血浆容量和渗透压的季节性变化也可能与HDP有关。阳光照射和身体活动也可能会影响母体、胎儿和胎盘对妊娠的适应。在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冬季或早春,HDP患病率很高。而印度的一项研究表明,季节变化与PE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38.地理位置 中国不同地理区域HDP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例如HDP预测技术和预防措施的改进。虽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人口差异是HDP患病率差异较大的可能原因,但不同的地理位置也就代表着不同的气候和天气。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及调查季节变化与HDP患病率的关系。
(李诗雨 任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