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多普勒超声应用基础
1.产科多普勒超声的安全性 产科在运用多普勒超声的时候应遵守ALARA(合理可达到的最低值)原则,以确保安全。不要让胚胎或胎儿受到过度有害的超声波能量,尤其是在妊娠的最初阶段。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SUOG)已发布关于在11至13+6周胎儿超声检查中使用多普勒超声的相关指南。在进行多普勒成像时,显示的热指数≤1.0,并且曝光时间应尽可能短,通常不超过10 min。在这些阶段,当有临床指征时,应以尽可能低的能量水平进行多普勒记录。
2.胎盘的血液循环 胎盘的血液循环是母亲与胎儿交流的基本保障,它共有两套血液循环系统,并在各自封闭的管道中循环,这两套系统通过胎盘屏障进行物质的交换,既能保证母亲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又有很好的屏障作用,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图6-1)。

图6-1 胎盘的结构和血液循环模式图
基底膜及由其形成的绒毛间隙、胎盘隔、通过螺旋动脉喷入绒毛间隙中形成的血池共同构成母体-胎盘血液循环。绒毛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螺旋动脉导致螺旋动脉血管平滑肌弹性丧失,同时胎儿面逐步形成绒毛血管分支。这导致子宫与脐血管间的血流阻力明显降低,使胎盘与子宫循环变成高容低阻的血管床。
胎盘-胎儿由脐带连接。胎儿的胎盘血液循环通过脐血管与胎儿体内循环相连,即氧分压较高的母血从胎盘经脐静脉运到胎儿,而氧分压较低的胎儿血通过两条脐动脉回到胎盘。每个绒毛分支中都有脐动脉和脐静脉的分支。
3.胎儿的血液循环 来自胎盘的有氧血通过脐静脉进入胎儿,经门静脉、静脉导管及肝静脉后进入下腔静脉,与来自胎儿下半身回流的含氧低的血流一起回流至右心房,下腔静脉回流的血液50%以上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经过左心室、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供应胎儿上半身;上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的血流及小部分下腔静脉回流血流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后流入肺动脉,肺动脉血液大部分经动脉导管流入降主动脉供应胎儿下半身,仅约10%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流入主动脉的血除了供应胎儿下半身,大部分通过脐动脉流向胎盘进行气血交换。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构成了胎儿循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