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脉导管
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是胎儿期特有的循环通路,连接着脐静脉与下腔静脉,呈细长的喇叭状。来自胎盘的富氧血可通过脐静脉分流入DV后高速泵入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达卵圆孔,直接入左心房,再供应全身。DV作为外周静脉与中央静脉的连接,其高峰速度与动脉相当,血流的变化可以反映胎儿心功能和整体发育情况。
DV图像可在膈肌水平的正中矢状切面或上腹部斜横切面获得,应用彩色血流成像显示DV狭窄处彩色混叠的高速湍流信号利于DV的定位。从胎儿前下腹部入射进行DV多普勒测量较易成功,胸部矢状切面亦可,但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静脉导管多普勒波形表现为“两峰两谷”,第一峰为心室收缩期(S峰);第一谷为心室收缩末期(v谷);第二峰为心室舒张早期(D峰);第二谷为心房收缩期(a谷)(图6-21)。正常妊娠时,在胎儿整个心动周期中,静脉导管内的血流为持续的前向血流。随着孕周的增加以及胎盘的不断成熟,胎儿心脏的顺应性不断完善,后负荷降低,静脉导管的峰值流速逐渐加快,静脉搏动指数(PIV)逐渐降低(表6-12)。PIV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静脉频谱分析参数,计算公式为PIV=(Vs-Va)/TAMX,其中Vs为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Va是心房收缩期最低前向流速或峰值反向流速(“a波”)。

图6-21 正常胎儿静脉导管频谱
表6-12 14~40周胎儿DV多普勒参数正常范围

续表

妊娠期高血压时,孕妇血液呈现高黏滞状态,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自身局部的微循环障碍,致使胎盘供血发生异常,进一步引起胎盘功能异常,导致胎儿胎盘功能障碍。当胎盘功能恶化到一定程度,胎儿静脉血流通过静脉导管分流开始,其结果是更多的血液进入心脏,而流向肝脏的血流减少,右心后负荷的增加导致血液进一步向左心室分流,增加左心的输出。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与心脏顺应性降低共同造成静脉导管血流频谱上各峰值流速下降,尤其是a波,PIV上升,并逐渐发展为持续的心房收缩波(a波)的减少、消失,甚至反向(图6-22)。DV-a波出现显著下降,甚至反向,多提示胎儿对缺氧已失去代偿能力,右心功能恶化,常预示不良妊娠结局,需要临床立即处理。

图6-22 静脉导管a波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