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2025年11月03日
第三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典型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由此出现全身各系统脏器血流灌注减少,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并出现相应脏器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其改变涉及多个脏器和多个系统,可导致孕妇及胎儿出现相应的病理情况,严重者导致孕产妇以及围产儿死亡等。
血管痉挛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流阻力增加,从而发生动脉血压增高。因其累及多个脏器和系统,因此可在多个部位直接观察到小血管的改变,如甲床颜色变化、眼底出血、眼压增高,以及球结膜水肿等。子痫前期胎盘发育不良,导致胎盘缺血、缺氧,释放多种胎盘因子(如前所述),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导致母体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此外,血管痉挛收缩本身也会导致血管受损,以及各种胎盘因子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通过受损的小血管,从内皮细胞的间隙渗出沉积到内皮下组织。这些血管的改变以及周围组织的缺血缺氧,可能是子痫前期孕妇发生出血、坏死以及脏器功能紊乱的基础。
总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带来的改变影响全身,本章将分述各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