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与激励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报酬对特定类型的行为有激励作用。但是,究竟在何种条件下,报酬会真正激励员工呢?通行的看法是:重大的报酬应与优异绩效相联系。换句话说,个人应当以能带来报酬的方式行事。激励作用取决于员工在何种情形下及如何得到这种激励,同时,人们有无相应需要也会影响他们对激励条件的反应方式。举例来说,在同一个机遇面前,渴望成功者所受到的激励会比成功欲望较低者更大。在提供外在报酬或提拔机会的条件下,一个更加渴望金钱与地位的人相应地会有较大的动力。
图5-1的预期理论模型提出了激励员工所必需的条件:
1.员工应确信优异绩效(或某种特定行为)一定会带来某种报酬。例如,获得某种成就必将得到报酬,或者某种表现会导致同事或上级的赞许或不满。
2.员工应感到外部所提供的报酬是有吸引力的。由于需要与感受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报酬对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吸引力。某些追逐权力的员工可能渴望获得提升,而其他人可能希望得到福利(如养老金),因为他们年龄较大,更加关注退休后的保障。
3.员工应确信某种水平的个人努力将会符合公司的绩效标准。除非员工相信他们的努力在合理的概率水平上会产生效果——如工厂的利润或新产品的开发——否则,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努力。
图5-1中列出了期望理论模型中激励所需的各种条件。这个模型是对激励过程的高度抽象的表达。推动人努力工作的动机是由各种报酬的预期触发的:金钱、认同、提升及其他类似的东西。如果努力会带来成就,成就又会带来所期望的报酬,员工就会由此得到满足并被激励再次行动。只要这种在组织中成功的经验能使人相信这个过程是会重复的(换句话说,就是信任报酬制度),他/她的努力能引致特定的成果,并且组织将给予这些成就以报酬,那么这种激励作用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绩效和报酬之间的虚线及对激励的反馈循环意在说明:激励作用是取决于绩效-报酬关系的。

图5-1 预期理论模型
资料来源:节录自Edward E.Lawler,Pay 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1981,Addison-Wesley,Reading,Massachusetts.Pg.21,Table 2.2.
请注意位于“努力”和“绩效”之间的“能力”,这表示绩效取决于能力和努力。能力不仅反映个人的技巧和才能,还包括由组织提供的训练与信息。努力与能力相结合,产生出一定水平的绩效。
我们说过,报酬可以分为两类: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报酬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组织提供的金钱、津贴和晋升机会,其二是来自于同事和上级的认同。内在报酬则是来自于任务本身的报酬,如:成就感、影响力、胜任感及一项工作圆满结束之后的自我祝贺。工作过程和个人在其中的作为带来了内在报酬。然而,试图增加内在报酬的组织必须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因为这是产生满足感的前提。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组织重新设计工作、设立代表负责制以增强员工参与感(在第六章中,我们将讨论增强内在报酬及激励的各种方法)。
在预期模式里,满意度是绩效带来的结果,而这与我们一般的看法正好相反。但是,满意度确实会间接地影响激励作用,因为绩效会带来报酬,而报酬又带来满足感,这种感觉使员工对努力、绩效与报酬之间的联系更有信心。某些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会变得更高或有所减少,比如:获得提升或取得成就的经验会使这种需要进一步增加。相反,拥有大量金钱之后,由收入进一步提高所带来的满足感将减少。
用工资作为一种激励物的预期模型其含义并不简单。这种模型可能导致一种片面的认识,即:组织只需将工资与其他重要报酬同绩效水平相联系就万事大吉了。第一,这并不是组织在激励员工时需要控制的唯一因素。管理者和工人的关系、发展的机会及对有意义的目标的贡献感,这些对激励来说都是重要的成分。第二,要建立报酬和绩效之间的联系是有相当难度的。制订合适的衡量绩效的标准,与下级进行绩效评估方面的沟通使其接受,识别对员工真正重要的报酬措施,或者控制报酬的发放使能者多得,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对绩效-报酬联系的认识。从一个全国范围的随机性个人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工人未能明白组织里的直接联系:只有27.2%的被调查者说,如果表现优异,他们有可能获得提薪或奖金。⑪
有不少原因导致企业在将报酬与绩效挂钩上的困难。提薪或奖金发放的不公开,使得员工很难判断在报酬与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还有,信任问题也一样地存在。对于想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得报酬的个人来说,他们必须相信这种报酬一定会随之而来。如果组织未能建立信任和可信度,那么,员工对于报酬制度的信任感也将受损。⑫
最后,还有一些基本问题需要解决:绩效付酬制度在哪些情况下应鼓励努力,而在哪些情况下则是鼓励能力。如果一个组织雇用了具有高度进取心与献身精神的员工(道格拉斯·麦克雷格等专家认为这是大多数人具有的需要),并且向员工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那么,绩效付酬制度此时是在向能力支付报酬。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得到了激励,此时绩效差异取决于个人天赋及通过训练和经验得到的技巧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绩效付酬并不提供激励,它只向不同能力提供差别报酬。这不一定是坏事。但它确实改变了人们对报酬的功能的理解。同时,也在训练后进者所需其技巧方面带来了争论。如果存在这样的假设:激励是问题所在,并且绩效付酬只会激励后进者,那么上述制度是不可能建立的。因此,必须正确判断绩效差异是由动机还是由能力所导致。如果是前者,并且前文指明的各种条件也具备,那么就需要建立绩效付酬制度。如果是由能力所引起,那么绩效付酬制度应保证能公平付酬;同时,为了提高绩效,公司必须改进人员选拔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