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期(1990年代中后期)
2025年08月10日
五、退潮期(1990年代中后期)
从1995年起,达到巅峰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逐渐陷入低迷困境。首先是人们热情不再,然后各档电视纪录片栏目的收视率开始急剧下降,最后电视纪录片在创作上也进入萎缩状态。当然,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首先,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基本上归属于精英文化范畴。而世纪末的中国人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乃至文化态度上的世俗化特征开始明朗化,大众文化急速膨胀。而在大众文化的挤压下,精英文化彻底走向边缘;这时,试图保持精英意识的纪录片只能随行。
其次,中国的电视观众多以中低文化层次的受众群为主,娱乐是他们最主要的收视目的。因此,除非如新纪录片运动一样在全社会形成浪潮,否则与娱乐无缘,必然使电视纪录片举步维艰。
另外,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电视逐步走上产业化道路,市场逐渐成为一个电视栏目生存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而处身其中,定位于艺术,因此,先天就缺乏市场意识的纪录片就不得志了。
除了这些环境因素外,还得对纪录片自身进行反省。纪实主义本身只是一种创作风格,当它被提升到纪录片根本原则的无上地位时,纪录片到纪实而止。纪实主义在反叛了“宣传教化”的僵化模式之后,也因过度的自我膨胀而重新建构了自己的僵化模式。因此,在经历了短时间的辉煌后,奉纪实为上帝的纪录片必然要走向低谷。当然,围困中的电视纪录片也有成绩,仍不时有佳作涌现,如《江湖》《老头》《食指》《英和白》等。也仍有一些电视纪录片栏目逆水行舟奋勇前进,如北京电视台开播于1999年的《纪录》栏目,将首播时间放在上星频道晚8点50分的黄金时段,而且在与电视剧的拼杀中,收视率稳步攀升。但是,围困已成定局,生存与突围是1990年代中后期乃至今天,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