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文化功能
纪录片的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这些功能在它的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一)文化整合—文化交流
纪录片的一大重要文化功能就是努力达成文化共识,促进人类的沟通了解,它通过文化教育来实现。文化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旨在以内容为载体传达主体认识和观念,进行教化的活动。194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世界纪录片联盟大会中,来自14个国家的会员代表给纪录片下了一个定义:纪录片是指以各种方法在胶片上录下经过诠释的现实的各个层面。诠释的方法可以是纪实的拍摄,也可以是诚恳而且有道理地去重演发生过的事,以便能透过理性或感情,来满足求知欲,拓宽人类视野,并真正提出经济文化和其他人际关系等领域中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当时的主流纪录观念一再强调的就是纪录片的社会与文化教育功能。由于不同的传播目的、不同的传播态度、不同的传播方式,文化教育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文化整合,一为文化交流。这两种文化功能在纪录片传播中是同时存在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文化整合的目的是建立足以将社会凝聚起来的共识,从而解决社会对抗减少文化矛盾。行使文化整合功能的纪录片,一般代表国家意志,表现出将社会国家和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权威力量。因此,文化整合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功能。早期纪录片谋求建立文化同一性的方式,是以公众的导师自居,进行自上而下地灌输,中外皆然。这一传统可以上溯至格里尔逊学派。在中国,1949年后的30年里,纪录片大多数都是权力话语和政治话语的载体。它提供全民认同和分享的价值体系以凝聚社会和民族的使命,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以生硬的方式进行的。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以某一纪录片一己之力完成这样的宏大使命愈加困难。纪录片的文化整合功能正在向文化交流功能转向。文化交流是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寻求建立共识的可能性。纪录片不再致力于强求一致,创作者一般采取非官方的或个人化的视角,他们更愿意采取一种客观叙述的方式,以审美感化来传达观念,而不是强加给内容一个思想框架。这就使纪录片的文化传递呈现多元性。这种文化交流功能使纪录片在文化传播中,日益成为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沟通增进了解的桥梁。
(二)审视社会—人类自审
在有限的生命存在中,人类对生活、对自身、对世界的探求却没有止境,纪录片以其影像形象性和客观实录精神,成为满足人类求知渴望和精神探索需求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纪录片因这种认知功能而作为审视社会和人类自审的工具。当代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表现客观生活逐渐深入关注人的存在方式和内心世界。作为人类的生存之镜,纪录片从早期的审视社会转向人类自审,这源于纪录片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要求。现代人面临的问题更多地来自人类自己而不是严酷的社会存在,这就使得今天的纪录片更多地超越制度层面去观照人,而不是像格里尔逊时期那样超越个人反映社会。
美国著名文化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他们来源于所有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不受时代的限制,基于意识的本质;例如怎样应付死亡,怎样理解悲剧和英雄性格,怎样确定忠诚和责任,怎样拯救灵魂,怎样认识爱情与牺牲,怎样学会怜悯同情,怎样处理兽性与人性间的矛盾,怎样平衡本能与约束。”纪录片在审视人类自身上有着惊人的潜能。它通过展现人的生存方式与生命体验来寻找人性的边界和可能性,通过深入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历程来探索生命意蕴和人生价值。通过这样的纪录片,观众也认识了自己,认识在这个被理解得支离破碎的世界上,自己与他人的世界的区别和相似之处,通过这些影片他人的生活被观众内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纪录片从早期的认识世界到今天的认识人类自己,都是它认识功能的不同侧重,认识人类自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边界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