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审片

三、审片

审片是作品的最终定稿,审片包括两个步骤:二次修改前观众审看,最终定稿前制片人审看。

二次修改前观众审看是播出前的一次预演,此时可以请一些专家、同行到场,对作品的观看效果提出意见。一部纪录片作品在制作中由于编导的偏爱难免会有一些难以割舍的部分,这些部分往往会有碍于主题的表达,二次修改前的审看可以使创作者从长期陷入剪辑的工作状态中跳出来,重新思考作品。进行二次修改,导演可以尝试做一个剪辑流程表,按照以下几个问题方向,将结构重新列出,注明每一个段落对片子整体发展中的作用,并以统计学者的工作方法再次审视节目出现的问题,以做出修改:

第一,片子的开始是否具有抓人的细节力量,切入点是否足够小且包含情感。

第二,必要的信息是否呈递进式非线性的传播,是否出现同义反复、信息累赘或缺乏理性逻辑。

第三,全片各种叙事力量的出现频率是否分散,以致戏剧性的过程不够精彩,矛盾的开展与推动都缺乏动力。

第四,影片的结尾是否有结尾的感觉,是否因结论下得太早而使作品头重脚轻。

寻找节目中出现的问题,目的在于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你应该把每一个意见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以备修改时参考。

制片人是节目的最终裁决者,对于一部为播出而制作的电视栏目纪录片而言,最终定稿前制片人的审片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制片人审片首先审看作品的取材与表达方式是否与栏目的定位符合,作品的政治倾向性是否正确,因为媒体是舆论工具,政治倾向性是否正确就成为一部作品能否播出的首要因素,一些具备个人观点的纪录片往往因为与国家政策相悖离而不能播出。因此,为播出而制作的纪录片必须找到个人表达与媒体要求之间的平衡点。其次是审看作品的艺术表达,包括作品的形式是否新颖、是否找到契合观众收视心理的视角、能否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对于电视台而言,收视率是关键,一些节奏缓慢、故作高深、过于偏爱个人表达的纪录片被打入冷宫也在情理之中。电视台更加青睐的是具有丰富的视听内容的娱乐化纪录片。

从观众审看到制片人审查,不同的意见为纪录片修改建立起不同的视角,纪录片的修改就是在汲取多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过程是让作品日趋完善的过程,正是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精品才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