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纪录片的影响
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传播很快也迎来了新的革命。19世纪中后期,电子传播技术开始产生和发展。也正是因此,纪录片的传播速度也更快了。
纪录片得到的良好的传播当然也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将文化传递给了受众,将理念传达给了观众,让受众了解到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世界。
纪录片是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
《幼儿园》这部片子看似是记录孩子们的生活,但其实折射出的是整个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面貌,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的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可有些自小已显丑陋的面容与话语,让人心中一惊。看一看,就怀疑中国20年后也不会大变。本片就像一个微缩小社会,在这里同样可以看到各色的人、各样的事,也就是真实社会的一个缩影。片子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好评,同时也让人想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孩子身上其实是有我们的影子,孩子不仅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更是我们的镜子。
然而《龙脊》这部影片所拍摄的是一个偏远山村的孩子的故事,那里的孩子为了上学不惜去淘金,淘得手都泡皱了也依然在淘,知道淘到了金子孩子开心地往家跑去,因为他可以继续读书了。这部片子也蕴含了许多的寓意在内,比如片中一直出现的大树,它在那里不仅是一棵大树,更是希望,是象征。
这样的两部影片,让人们感受到的主题都是不一样的。它们分别带给观众的感觉影响也都是不同的。这也就是纪录片对人们的影响。
其实对于观者来说,纪录片的真实是一种判断,但首先是一种感受。如果感受就不真实,也就很难去做真实的判断。不要觉得你拍摄的东西与自己无关,也不要让人觉得你展现的东西与观众无关,让他们可看也可以不看(而是要让人不得不看)。我们的很多纪录片就是因为力图让人觉得客观和真实,因此在形态和风格上面总想方设法让大家相信你的无关和清白,由此而产生的距离感,让人总觉得是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导致了影片缺少亲和力和渗透力。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种做出来的姿态并不会让人感到更真实,反而会因此放弃了让观众介入和参与的机会。因为你设定的情境本身就是在破坏和拒绝这样的功能。没有纯粹的真实,还原现实就已经是一种复述,而观念的介入并非构成纪录片失真的必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