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访问控制

四、访问控制

纪录片采访是由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共同完成的,访问控制是纪录片采访者的现场控制,这一环节对纪录片采访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把纪录片的采访和新闻节目采访作一比较就会发现,新闻节目竭力突出采访者的地位,以突显媒体的立场。而纪录片则竭力隐藏采访者的存在,在新闻节目中那种主持人出境式的采访,在纪录片中并不受欢迎,而主持人的退隐所带来的问题必然是被采访者谈话时间的加长,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访问控制,获得最经济的采访内容呢?

(一)采访关系的控制

纪录片采访者在场之前,就已经和被采访者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使被采访者有话主动和采访者说。一般在开机之前,纪录片拍摄者和被拍摄者就已经生活了一段时期,这种生活使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意义上的改变。之前,那个拍摄者是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意图去采访的,这是所有从事电视工作的媒体记者都有的心态,针对这一心态,中央电视台原《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就曾告诫过他的同行“放弃你的所谓责任感,放弃你的所谓对文化的深层次思考,像朋友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你可以看到最真挚的责任、最深刻的批评。正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陈虻要求“像朋友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你的拍摄对象”,就是因为这里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并不是朋友和亲人,这一点是由采访者身上“媒体”那个看不见的烙印先定的。相比之下,独立制片人因为没有媒体这个烙印,作品中的被采访者才会更加从容。纪录片《姐妹》的拍摄就是一个例证。1997年李京红在北京认识了一位名叫章桦的女孩,后来听说她去了深圳和几个姐妹联合开一家发廊,便萌生了拍摄她们生活的想法。

(二)采访态度的控制

采访态度是采访者在具体采访过程中所采取的情感态度。纪录片的采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让采访者很难确立一个一成不变的采访方案,当被采访者真正敞开心扉后,通过摄影机的在场传递一种情感,而如何把这种情感维持下去则成为采访态度控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