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文化侵略

二、纪录片的文化侵略

“侵略”,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种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国或别的种族的征服行为。战争时期,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语言文字,是文化侵略;和平时期,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其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这也是文化侵略。文化侵略的目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经济利益,从销售文化产品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另一种是政治利益,推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文化侵略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变被占领国民的风俗习惯、文化传承等。要征服一个民族,就要征服她的文化,要征服她的文化,就要征服她的人,而要征服她的人,最有效的就是征服她的儿童,从小改变孩子们的价值观,淡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从而使他们屈服于外族的文化,最终让他们抛弃自己的民族。

纪录片的文化侵略现象已经不像之前那样,而是一点点地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慢慢地融入影片当中,或像韩国一样,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申遗”为他们国家的。

在《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最后的鄂伦春族最后一位萨满,更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但是却因树木不断遭到砍伐,动物随之减少,孟金福忧心忡忡,因为山下定居的生活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鄂伦春人的习俗,孟金福怀念山上的岁月,子辈们却在山下闹市文明中乐享太平。因此,这样的生活习俗也在时代的进步中渐渐地消失不见了。

最具特色的《北方的纳努克》也是讲述着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也是一种文化特色,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状态也渐渐没有了,在世界和平之后,蒸汽时代的到来,让过去的一些文化渐渐地没入时间的光阴当中。

当然,各个国家的纪录片也在相互播放着,通过科技化的时代不断地传播各个国家的经典纪录片。在这些纪录片不断地播放当中,也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软的文化入侵。

在入侵当中,某些文化也渐渐地与其他各国的文化相互融合在了一起。然而一些影片也渐渐地染上了他国特色的记录风格。早些时候曾有纪录片大师来中国拍摄过有关中国的纪录片,但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国力以及国际地位并不像如今这般强大,创作者拍出了一个不属于中国的纪录片。两年之后,中国政府要求当时的纪录片大师重新再拍一部有关中国的纪录片,原因是他所记录的并不是最真实的中国。从这部纪录片中就可以看出,纪录片有慢慢趋向同化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