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话题的设计

二、采访话题的设计

话题设计是一部纪录片采访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在实际创作中,有的创作者尽管与拍摄对象之间建立了密切关系,但由于采访内容缺乏设计,结果采访素材十分冗长,可用的内容不多,采访效果不佳。正确的话题设计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聚焦式话题

话题聚焦于某一主题,先就某一确定的题目制定好题目的假设,逐一采访事件的当事人,尽量寻找出这一主题的正反双方的观点,再就事件本身的物证进行剖析,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中的《派出所坠楼事件》的采访就采取这种话题设计方式。2002年6月16日,湖南益阳市发生这样一个事件,一个名叫刘骏的人被当地一家派出所传唤,结果死在了派出所楼下,检察机关认为死者是自己跳楼身亡,而刘骏的家属则认为是他杀。“刘骏之死”是这部作品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两种相反的观点,《新闻调查》展开对事件真相的调查。

(二)定向性话题

定向性话题是设计一个访问框架,找到一条访问线索,为寻找挖掘事件的内幕真相、人物行动的心理动机等进行层层剥笋式的访问,这一话题的采访甚至可以扩展至社会心理研究领域。如《新闻调查》中《双城的创伤》,甘肃武威市的双城镇连续发生小学生自杀事件,而自杀者又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新闻调查》的记者柴静选择了这些话题:是什么导致数名十三四岁的少年选择服毒的极端方式?获救的孩子为什么一直没有向家长开口解释服毒原因?他们为什么始终解不开心结?通过设置悬念,层层剥笋,最终揭示真相。

(三)开放式话题

采访者的提问仅仅作为一种线索的提示,旨在为被采访者提供足够的空间,开放性话题要求话题设计者把话题定位于历史细节,采访对象多为事件的见证者,这种话题有利于调动他们记忆的闸门,口述历史纪录片一般采用开放式话题设计。口述体电视纪录片《重庆大轰炸》就是采用这种话题设计方式,这部纪录片的采访对象有学生、商人、医生、演员、逃难的城市平民,每个人的讲述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那段故事,非常生动传神。

(四)封闭式话题

受访者接受采访时,只要求回答是或不是,一般用于民意调查。这种采访一般用在一些纪录片的开端,目的在于引起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