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节化的叙事

二、情节化的叙事

情节化的叙事首先表现在特定的时空性,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背景而不能被其他的时间、环境、背景所替代。这样的叙事的手法,为纪录片的内容提供了现在进行时的时空依据。情节化的叙事还表现在事件发展的连续性。事件发展要想有一定的连续性就必须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电视纪录片同样也是对现实生活的选择与概括。现实生活中有诸多的矛盾冲突,将其提炼概括后,进行以情节化的叙述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就能形成既客观又有完整情节的内容了。电视纪录片也要讲故事,情节化的叙事给予结构电视纪录片诸多选择。同样在央视播出的电视纪录片《嘿小面》讲述在重庆这座以辣为美食特色的城市,市井小巷的麻辣小面似乎比麻辣火锅更加深入百姓的生活。该片带领观众走进重庆的大街小巷,展示什么是重庆小面,寻访将一碗普通面条做出特色的小面店家,并讲述一个个爱小面爱到偏执、吃面吃到上瘾、做小面做到一绝的故事。同样是讲述美食的电视纪录片,《嘿小面》只是将其地域视角放在了美食之都重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纪录片并没有将主角给予人尽皆知的重庆火锅,而是放在了非本地人而不能熟知的重庆小面上。只讲一种美食,重庆小面。截取了众多重庆做小面的店家中的一些,同时以网友“123台灯”访吃重庆小面名气排行榜事件为缘由,进行小面故事的推动。访吃活动也是从榜单由后向前推,网友“123台灯”每每吃过一家就总结一家小面的特色,随着吃过店家数目增加,也就勾起观众兴趣,到底这榜单之首那家小面店是如何样子何种美味,都想一览这家榜首小面店的真容。层层的铺垫与悬念的设置吸引着观众看下去,纪录片编导这种故事结构的手法不可谓不聪明。

(一)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纪录片与故事片最大的不同就是纪录片以相对真实的场景、现场目击取胜,它无需隐藏摄影机的存在。与此相反,纪录片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之一就是,摄影机、拍摄者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对于已然习惯并熟悉摄影机的现代都市人,一旦摄影机登场,它便开始潜在呼唤着拍摄对象的表演意识。此时纪录片的真实问题便是作为一个纪录片摄制者必须自觉思考的问题。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如果只是一味地记录和呈现,好似记流水账,就会让人乏味。

(二)电视纪录片的悬念叙事

运用悬念进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是形成电视纪录片曲折有致的常用手法。电视纪录片不仅可以通过视听语言进行悬念表达,还可以通过叙事进行悬念架构。在悬念中叙事可以有效地激发观众进一步观看的欲望。在电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二集“路的尽头”中就将悬念叙事这种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片中讲新疆的雪菊茶,叙事的主体同样是具化的人米吉提,米吉提为了给自己的家庭增加收入同时给自己的妻子看病,决定亲自冒险,冒险的代价就是这种茶。编导在叙述时将开斋节等阻挠主人公进山采茶的因素加了进去,疏密相间,并没有一味地制造悬念,张弛得法。

(三)细节的运用丰满电视纪录片的故事

细节也是结构电视纪录片的常用手法,它往往可以在瞬间给人一种触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电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二集“路的尽头”这一集中羌塘草原上磕着等身长头去西藏朝拜的卓玛,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到达西藏后她拿纸杯喝酥油茶时卸下那双已经被磨薄的木板。卓玛家距离西藏有200多公里,这种等身长头要磕头十几万次,出发时崭新木板与到达后磨得薄如纸板的对比让人记忆犹新。这一细节既增强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又将卓玛强大的内心信仰展示给我们。这种富有典型魅力的细节刻画传达出不可抵抗的审美魅力,也让整部纪录片充满了人文与情感光辉。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伴随着现代人们的审美,在当下观众审美趋势影响下,呈现一种开始个体化具象化的叙事结构技巧。抛弃先前那种平铺直叙,情节化的叙事技巧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在坚守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电视纪录片创作者开始进行故事化的电视纪录片创作,以故事片的悬念、细节等叙事的诸多技巧为电视纪录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