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录片的采访

一、纪录片的采访

选题确定之后,要使用什么素材?表现什么内容?纪录片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问题,纪录片事实上是一种选择的艺术。纪录影片工作者和使用其他任何手段的传达者一样,可以进行无限制的选择,可以选择话题、人物、景致、角度、镜头、音效和语言,这种选择不管是有意识的抑或无意识的,不管作者承认或者不承认,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作者的观点。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到底选择什么作为表现对象,是每一位创作者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要进行选择就要了解情况,而要了解情况就要采访,采访十分重要,它是观察的一种延续,是整个纪录片制作中的核心部分。

创作者在纪录片前期准备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和发展线索,理清思路并初步构思;在拍摄过程中要探究分析事实的深度,进行心灵的接触,由此开拓出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后期制作中,采访成为纪录片视听故事叙述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对于前期采访来讲,它是就影片将要表现的内容向有关当事人展开的有关调查,并不是局限在与采访对象之间面对面的访谈上。因而做好前期采访,首先,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好前期案头工作,对采访对象进行详尽地调研,了解大量的实际情况和背景资料,熟悉所要表现的人物和事件,搞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次,在采访当事人了解相关情况的同时,通过与当事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来对其进行多方位的感性考察,以最后确定对方能否成为影片的最终拍摄对象,并乘机和当事人建立起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以期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得到对方的默契配合。第三,前期采访还需要对拍摄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从技术、美学等因素上对拍摄地点的光线条件、声音条件进行考察,并且了解清楚进入拍摄现场是否需要某方面的证件?要得到哪方面的许可?拍摄场地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问题等。最后,前期采访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双重思维的过程,一方面在掌握了大量的相关情况和背景资料之后,应对影片的立意、构架有一个初步构思,为将要拍摄的影片一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在采访过程中不断对策划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改,并完成作品的基本构思。

我们应该意识到,纪录片不同于故事片、剧情片,拍摄前没有剧本,拍摄时也不能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进行设计与摆布,因而前期采访、准备就尤为重要,以此来增强拍摄时的预见性和动作的灵敏度,从而拍摄到具有创造性的真实画面。在前期采访中,有以下几点是应该注意的:

第一,前期采访应全面,对所采访内容力求作全面了解,应采访尽可能多的采访对象。尽管这些采访的人物和材料不可能都用上,或者说大部分用不上,但一方面可以为实拍时留有余地,另一方面,通过认真地采访,通过掌握大量的材料,才能进行有效选择和深度发掘。

第二,前期采访应该既具体又不具体。具体是指对有关事件及其时间、地点、人名、数字等力求清楚、详细、明白;不具体是指前期采访一般避免让对方说得太多太具体,导演只需大体掌握采访对象的基本观点倾向即可,应保留更多的余地让他(她)在实拍时尽情发挥,以确保对方在摄影机前有最新鲜的临场感。

第三,与采访对象交朋友。前期采访中有许多的时间和机会同采访对象接触,利用这些机会对他们的日常习惯、活动空间、社交范围等作立体的、多侧面的了解和观察,努力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这对于实际拍摄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