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明叙与隐叙
2025年08月10日
六、明叙与隐叙
叙述可以明明白白地直接交代一切事件线索,介绍事件全部经过,让观众一目了然;也可以隐隐约约地间接交代事件线索与经过,留下蛛丝马迹,让人猜想事情的经过。前者为明叙,后者为隐叙。一般在多线索叙事时,在不同线索之间,往往有明有暗,有显有隐。我们还用杨天乙的《老头》作为例子,该片在叙事上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隐叙手法的频繁运用及其与明叙手法的巧妙配合。例如街头闲聊的主要召集人老曹,就是一个范例。全片以他的蹒跚走来开始,又以他的蹒跚走去结束,他的“戏份”是相当重的。但制作者并没有为他安排入家拍摄,他所有的镜头都是在街头完成的。包括过年,别人都去家里拍,老曹却是大年初一第一个到街头去迎候大家的人。这不等于他的家中没有故事。全片的一个高潮是老曹在街上失声痛哭,原因是儿子不让他出来。这之前,老曹就自己回不回南京,曾向大家抱怨自己的儿子不挽留自己;还曾经就什么时间回家吃饭,有没有人来叫自己去吃饭的问题向大家抱怨自己的儿媳妇。与子女关系这一分主题,主要是在老曹身上实现的。但创作者很少就老曹的家事作正面叙述,主要情节要观众凭借想象来完成,这就是隐叙。还有,那老两口与儿女的关系要好一些,因为儿女曾给瘫痪的母亲买了一把二手轮椅,让母亲很是感动;但在那次母亲发烧,父亲打电话给儿子,让儿子送母亲去医院的时候,父亲在电话里对儿子使用了“国骂”。那是一个不爱说话、不爱抱怨的老人,从那句“国骂”中,我们能够就他们与子女的关系猜出什么来呢?一般而言,纪录片叙事过程中该明则明,不明不足以揭发作品主旨;该隐则隐,不隐则不足以制造阅读情趣。明隐结合,才能显示叙述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