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

一、起源: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

卢米埃尔兄弟最初拍摄的活动影像,实际上代表着纪录电影的开端。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尽管技术简陋,但这些都可以作为制作者所经历的那个时代的见证。卢米埃尔兄弟当初只是把自己的成果看作一项“科学技术的珍品”,认为它之所以吸引人,仅仅是因为它带给了人们从未经历过的体验。所以,卢米埃尔兄弟决定乘人们对电影的新奇感尚未消失之前,不失时机地把它推广出去,于是,一批经过培训的技师被卢米埃尔兄弟派往世界各地。这些派出去的摄影技师都携带着卢米埃尔电影机——一个看上去像一个旅行箱的机器,它同时兼具了放映、拍摄和洗印的功能。卢米埃尔公司的技师菲利克斯·梅斯基奇在所到之处,不仅用这台机器来放映从法国带去的影片,同时还随机拍下了自己在各处的见闻,最初只是作为招揽观众的一个手段,因为他发现,人们对看到自己的形象和周围熟悉的事物能够在银幕上出现非常感兴趣。这样,梅斯基奇在无意中不仅开创了“旅行影片”的先河,同时,还确立了纪录片创作的最基本手段,即随机地对物质现实进行实地摄录。

梅斯基奇把在国外拍摄的影片带回了法国,当那些充满新鲜感的异域见闻被活生生地映在巴黎的银幕上时,立即激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于是,其他的摄影师也纷纷效仿,把自己在各地的见闻用胶片记录下来。渐渐地,这种做法几乎成了一项不成文的职业规范:能否把发生在身边的重大事件及时地用胶片拍摄下来,是用以评判一个电影技师是否恪尽职守和他的业务能力强弱的一个依据。曾经在卢米埃尔公司工作过的摄影技师弗朗西斯·杜勃利埃,曾因在1896年5月26日,成功地拍下过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礼的隆重场面而在业内小有名气。1898年,他在另一个制片人的资助下再次前往俄国旅行拍片。当他于翌年回到法国后,人们指责他没有带回来有关德雷福斯案件的纪录影片,因为他在俄国旅行期间,正值德雷弗斯案件在欧洲各地闹得沸沸扬扬之际,特别是在那些犹太人聚居区,抗议的浪潮随审判日期的临近而在逐步升级,而他又确曾到过一个犹太人聚居的地区。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职,杜勃利埃耍了一个小花招:把来源各异但与德雷福斯案件无关的镜头,如阅兵的场面、走在队伍前面的上尉、巴黎的街景、军舰的镜头等组接在一起,再配上提示性的字幕,通过虚构的方式,讲述了有关德雷弗斯上尉的故事。

梅斯基奇和杜勃利埃的电影拍摄实践,实际上开创了纪录片创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摄制方法——对现实的实况纪录和对现实材料按一定意图的重新安排。有人说,纪录电影的全部历史便是在这两个极点之间展开的,果真如此的话,最早站在两个极点的人,便是卢米埃尔培养的摄影技师梅斯基奇和杜勃利埃。在今天看来,那个时期拍下的影片固然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它们在形式上过于简陋,在拍摄上基本是固定的单镜头,长度大多只有一分钟左右,没有一个确定的叙事架构,因而这些影片被电影理论家乔治·萨杜尔形象地称为“活动的照片”。也就是说,无论在创作的观念上还是在实际的功能上,它们仅仅被看作照相术的一种延伸,只能说是一些记录的素材,不能被看作具有独立价值的纪录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