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始终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倡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在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教师身份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提升教师身份认同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

本书是一项质性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叙事探究的方法讲述了三名职业发展中期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故事.具体来说,本书主要聚焦以下主题:高校英语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者,如何积极改进教学,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作为教师研究者,他们如何形成科研意识,走上科研发展的道路,并积极地开展科研实践?作为教师学习者,他们如何进修、学习,进而实现专业成长?以及在职业生涯中,他们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变化是怎样的?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本书揭示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对更加深入地理解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具有启示意义。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在出版前,我结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育改革政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同时补充了教师身份研究的最新文献.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本书为深入理解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故事样本.本书运用叙事探究的研究方法,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故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写.叙事内容不仅包括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经历、进修学习经历和科研实践经历,而且还包括高校英语教师的童年生活经历以及英语学习者的经历.对后两种经历的叙事有助于全面理解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

第二,本书的数据多元化使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数据收集方面,作者不仅访谈了研究对象本人,而且还访谈了研究对象的同事和学生.这一方面有利于验证研究对象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可以从多个主体视角、全方位地认识和理解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历程.此外,作者还收集了研究对象的反思日志、教学课件、以及相关的政策文本等多源数据,从而构成三角验证.因此,确保了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本书从历时的视角较为系统地反映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动态过程及规律.首先,本书运用社会文化理论分析三名高校英语教师在不同的“实践共同体(CoP)”中持续地“寻求意义”而获得专业身份发展的故事,探讨了研究对象专业身份发展的动态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其次,本书在探究三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如何持续地建构与重构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故事进行了跨个案分析,归纳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个性化模式.再次,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即:他们的“实际身份”“应当身份”和“理想身份” 以及三种身份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为了进一步探究如何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本书建构了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理论模型。

第四,本书对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本书中的三名高校英语教师正处于专业发展的瓶颈期.但是,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采取了一系列专业发展策略突破专业发展瓶颈,进而实现了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三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鲜活的故事,有助于其他高校外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

本书是一部系统探究高校外语教师身份发展的专著,可供外语教师教育者和外语教师身份研究者参考使用。

本书虽然经过反复打磨和修改,仍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刘 晶

2021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