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身份形成理论

3.2.4 身份形成理论

身份形成体现为身份形成的双重过程、实践共同体中的身份认同和意义协商等三个方面(Tsui,2007)。

(1)身份形成的双重过程

在Wenger(1998)的身份理论框架内,个人的身份不仅在于自我的评价或他人的评价方式,还在于个人身份在每天中的经历方式.他指出“身份形成于‘我们对各种形式的归属的投入’和‘我们在环境中意义协商能力’的冲突中”(1998,p.188).因此,身份形成过程是认同和意义协商的双重过程.身份认同表示在建立联系和差异中的自我的投入.身份认同是具体化的,即我们认同或被认同为属于社会组织的范畴、角色等等.认同也是参与性的,归属的生活体验构成了我们是谁.因此,身份认同即是关系性的,又是基于经验的。

(2)实践共同体中的身份认同

Lave和Wenger(1991)首次提出“实践共同体”(CommuniG ty of practice)的概念,并提出学习的过程就是参与实践的过程.Wenger(1998)对这一概念进一步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实践共同体”是指:我们经常参与的、为了共同目的而形成的各种共同体;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团体,还是多个个体通过长时间的相互交流拥有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的团体,所以,可以称为有着共同关注点、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实践共同体中,每个成员拥有共同参与的活动(mutual enG gagement)、联合的事业(a joint enterprise)和共享的资源(a shared repertoire).如图3-1所示.在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共同体成员相互协商和影响;在实践中,个体成员自己在过去经历中获得的个人知识和意义与外界进行协商,从而通过学习而获得个体的发展,提升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Wenger(1998)提出了作为身份认同的来源的三种归属模式:参与、想象和联合.参与是指:积极参与意义协商的相互过程(Wenger,1998,p.173).参与实践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因为它涉及到对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我们与社区中其他成员关系的投入.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从而使我们获得了“我们是谁”的身份感;通过参与实践,我们发现了我们如何能参与活动以及所需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参与实践可以增强教师知识和教师能力,这会进一步丰富和增强教师的身份认同。

图3-1 共同体的三种属性

身份认同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想象.想象把我们自己与我们的实践社区外的世界联系起来.在想象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自己在更广阔环境中的经历,这种经历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联系.想象是“超越参与的个人意象和世界意象的产物”(Wenger,1998,p.177).然而,Wenger指出:如果实践不被充分理解,或者个别实践被过度概括会引起模式化的思维。

身份认同的第三个来源是联合.联合是指:社区成员让自己的行为和实践与更大的机构产生联系.通过联合,一个更大群体的身份,比如:某个机构的身份成为社区成员个人的身份.联合让社区成员超越自己的参与,看到自身行为的有效性,这涉及到权利,通过遵守社区成员之间的复杂互动而实现.Wenger(1998)指出联合存粹地通过强制和压迫实现,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份,而且还会导致分裂和疏远。

(3)意义的协商

Wenger(1998)认为意义的协商对身份形成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对其投入的意义进行贡献和塑造.意义是在参与过程中产生的.有些意义比其他意义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产生意义的主体之间不同的权利关系(Freeman & Johnson,1998).意义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协商.当人们能都使用、调节和占有意义的时候,他们宣称对意义拥有所有权.如果人们参与协商过程,意义的所有权会更有价值.Wenger(1998,p.197)指出意义的价值取决于“意义的经济性”,不能进行协商或宣称对意义的所有权,往往是因为不对等的权利关系,这会产生身份的非参与性和边缘化.意义的占有会疏远那些最初创造意义的人,特别是当他们发现自己无法重新宣称对意义的所有权的时候.在实践社区内,参与意义协商牵涉到对意义的创造和采用,两者必须同时进行.如果社区成员的意义被持续的拒绝或他们的经历被认为是不相关的,他们会被认为是缺乏能力的,因而他们就会发展一种边缘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