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数据收集
在正式研究中,研究者收集数据的方式以半结构式访谈为主.以微信交流、电话访谈、研究对象的反思日志、和研究对象提供的相关图片、超链接等作为辅助收集数据的方式.具体数据收集的方式,如表4-4、表4-5、表4-6、表4-7所示。
在访谈时,研究者一般会提前一周和研究对象预约好访谈时间和地点.她会优先考虑研究对象的时间安排,灵活调整访谈的时间.访谈时长一般为1到1.5小时.访谈地点一般选择比较安静的地方,比如:咖啡馆、研究对象的办公室或者研究者的宿舍等场所.在研究对象同意的前提下,研究者用录音笔进行录音.研究者会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但是会鼓励研究对象按照他们自己的思路讲下去,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访谈的主题涉及四个维度:(1)研究对象的生活维度,如童年的经历、家庭环境等等;(2)研究对象的学习维度,如教育经历,包括英语学习者的经历和英语教师学习的经历(读研、读博、国内外访学)等;(3)研究对象的教学维度,如课堂教学实践、学校改革、学校文化等等;(4)研究对象的科研维度,读研、读博、访学时的学术训练,教学中如何结合科研来改进教学等问题.研究者会根据每个研究对象的不同情况,在访谈主题四个维度的框架内灵活地掌握.所以,在实际访谈中,具体的访谈问题、访谈问题的顺序以及访谈的频次会略有不同。
在访谈中,研究者使用了“生活史”访谈的方法,通过访谈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英语学习经历或英语教学经历、专业成长经历,来理解他们对自我的认同,特别是对自己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师研究者的认同.“生活史”访谈是一种引出个人故事的有效方法(Drake et al.,2001;Mc Adams,1993),正是这些个人故事构建了高校英语教师的身份.同时,研究者会对他们当前的教学、科研、学习,以及未来的专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访谈,遵照了叙事探究的时间维度,体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时间上的连续性。
另外,在访谈时研究者使用了“关键事件技术”(CIT,critiG cal incidents technique)(Flanagan,1954).所谓“关键事件”是指:标志着一个人生命中重大转折点或重要变化的事件(Tripp,2012,p.24).关键事件会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会折射这些事件背后所存在的社会、文化、教育等背景因素.Rolls和Plauborg(2009)把关键事件分为三种类型:(1)外部关键事件,它和影响关键事件的外部因素有关,如:研究对象生活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2)个人关键事件,它源自个人生活中重大的变化,如恋爱、结婚、生子、亲人的去世等等.(3)内部关键事件.它指个人面临专业生活中的重要抉择,如选择攻读Tesol学士学位等.关键事件作为“转折点”被Denzin(1989)称为“顿悟”(epiphany),他指出了顿悟出现的四种形式:(1)主要的顿悟(major epiphany):一个重要的事件引起生活变化;(2)累积性顿悟(cumulative epiphany):一系列的小事件引起的大事件;(3)小的顿悟(minor epiphany):生活中问题性的事件;(4)再生的顿悟(re-vived epiphany):重新体验一些经历时,一系列生活插曲被赋予意义。
因此,研究者在使用“关键事件技术”访谈时,会有意识地引导研究对象介绍他们认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或关键性的事件或阶段.Angelides(2001,p.431)曾指出:“对关键事件的‘关键程度’的解释要能够自圆其说,要体现关键事件的意义和重要性”.因此,在数据收集的这个阶段,研究者会通过邮件和研究对象互动,共同反思访谈中出现的关键事件,并探讨其重要意义。
除了访谈数据,研究者还收集了其他来源的数据.(1)反思日志.研究者会建议研究对象撰写反思日志,反思的主题要在访谈主题的框架内,字数不加限制.(2)电话访谈.研究者电话访谈了研究对象的同事和他们教的学生,从他们的视角来讲述研究对象或研究对象所在单位的故事,来验证研究对象提供数据的真实性.(3)图片.研究者还收集了研究对象提供的教材、课件、给学生提供的课外学习资源图片作为补偿数据.(4)微信交流.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始终保持不间断的微信交流.研究者遇到任何问题和疑惑都会和研究对象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及时地交流与沟通,核对相关信息.因此,本研究中多种来源的数据可以互为三角验证(triangulation)(Denzin,2006),从而保证了研究对象的故事更真实和更具说服力。
表4-4 张玲的访谈数据一览表

表4-5 李敏的访谈数据一览表

表4-6 宋兰的访谈数据一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