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随着质性数据的收集的开始而开始,直至研究报告撰写结束而结束;这种进行式的分析模式避免了质性研究中常出现的实地笔记和转写资料大量堆积而令研究者无从着手的困境(刘熠,2011).另外,研究者一边分析,一边可以发掘新的研究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数据收集方式以获得更有说服力的质性数据(Hurworth,1997,p.63).整个数据的收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数据分析的初始阶段
研究者在访谈研究对象时,要随时记录田野笔记(field notes),即“田野文本”(field texts),在后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也就是研究者重构“研究文本”(research texts)的过程(Clandinin & Connelly,2000).在研究对象讲述故事时,故事的顺序会被打乱,故事的意义会遗失.为了建构有意义的研究文本,研究者会反复阅读田野文本,深入探究故事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建构研究文本时,研究者尽量使用研究对象本人的语言,并参考了叙事探究的三维空间,即时间维度、地点维度和和社会维度(Clandinin &Connelly,2006).通过仔细分析研究对象的“碎片化故事”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成连贯的解释性文本.在这个阶段,数据主要以访谈为主.研究者一边收集数据,一边对数据录音进行转写,标注评语、写备忘录和撰写研究日记。
表4-7 辅助数据收集一览表

续表

(二)数据的编码与分析阶段
研究在初步建构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编码和分析.研究者主要运用了主题分析法(Braun & Clarke,2006)的六个步骤来分析数据.如表4-8所示。
在对数据进行编码时,研究者主要按照一级编码、二级编码和三级编码的顺序.一级编码主要来自原始数据的节选,二级编码对数据节选进行分类,三级编码上升为主题.如表4-9所示。
表4-8 数据分析过程

表4-9 数据编码例示

此外,研究者在分析和整理每名研究对象专业身份发展的数据时,绘制了主题图,体现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脉络.张玲的专业身份发展主题图如图4-1所示,李敏的专业身份发展主题图如图4-2所示,宋兰的专业身份发展主题图如图4-3所示.这些主题图主要涉及五个主题,分别是: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和职业认同,并分为不同的层级。

图4-1 张玲的专业身份发展主题图
(三)数据分析的理论化阶段。
研究者最后使用了跨个案分析技术(Creswell,1998),通过对本研究中三名研究对象的叙事个案进行对比分析,来寻找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发展模式,从理论层面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图4-2 李敏的专业身份发展主题图

图4-3 宋兰的专业身份发展主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