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本书框架

1.6 本书框架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从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来介绍研究缘起.然后,依次介绍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本书的框架等。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首先,本章介绍了身份的哲学起源和身份的相关核心概念.其次,对国内外教师身份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从研究的理论视角和研究主题两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最后,提出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第三章是理论基础.本章分别介绍了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理论,即:Davies和Harré的身份定位理论、Wenger的身份形成理论,以及心理学理论领域内Markus的可能自我理论和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

第四章是研究设计.本章分别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方法、研究者的角色、研究对象的选择、先导性研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以及研究伦理。

第五章是研究发现.按照叙事探究的时间顺序,本章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三名研究对象专业身份发展的历程,包括:童年的经历和英语学习者的经历、英语教师的经历(英语教学实践者、英语教师研究者和英语教师学习者的经历)等。

第六章是讨论.结合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理论和心理学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理论,本章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过程、归纳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模式、指出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建构了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理论模型。

第七章是结论.本章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提出了对高校教育改革和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介绍了研究的创新点,分析了研究的局限性,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