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叙事探究

4.2.1 叙事探究

Bruner(1986,p.11)指出:“一个好的故事和一个组织条理的观点是两种不同的类型.论证让读者信服它的真实性,而故事让读者信服它的生动性”.一种较为普遍认可的观点是:“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创造和传播知识的方式,更喜欢理性论证而不是叙事”(Barkhuizen,et.al,2014,p.3).社会科学家质疑这种观点,认为理论论证得出的结论脱离了真实的生活现象,通过学术写作的形式表达,无法准确地令人信服,因为它们缺少一种好故事所具有的“生动”特质(Barkhu-izen,et.al,2014,p.1).在这种批判下,社会科学出现了叙事转向.这种叙事转向强调个人经历在解释社会行为和表征中的重要性,对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解释的复杂性进行了重新评价,并关注社会人自己的观点和经历(Fina,2016)。

那么什么是叙事探究呢?Clandinin和Connelly(2000,p.2)认为“叙事探究是一种理解经验的方式.它是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一种合作,这种合作跨越时间出现在一个或一系列的地方以及和环境的社会互动中.探究者以合作的精神进入这个互动模式,在经历和讲述(living and telling)、以及再讲述和再经历(retelling and reliving)那些构成了人们个人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故事当中得出探究的结论”。

叙事探究即是一种研究方法,又是一种现象(Clandinin,2007).Dewey(1938)的经验理论中提出的三个概念:情境(sitG uation)、持续性(continuity)和互动(interaction)为叙事探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Clandinin和Connelly(2000)提出了叙事探究的三维空间:个人和社会(personal and social)、时间性(temporality)和地点(place),这三个概念分别对应于互动、持续性、情境.基于杜威的概念,Clandinin和Connelly(1994)提出了探究性研究的四个方向,分别是向内(inward)、向外(outward)、向后(backward)和向前(forward).其中向内指向个人维度(personal),对外指向社会维度(social),向后指向过去的维度(past),向前指向未来的维度(future).如表4-1所示。

首先,在个人和社会维度上都需要与环境和他人进行互动.“研究者要分析故事讲述者的个人经历的转写文本,以及个人与他人的互动”.在个人方面,它与个人的感受、希望、需求、审美反映和道德情操有关;在社会方面,和构成个人处境的外界条件、客观环境、周围的事物和人有关(Ollerenshaw & Creswell,2002,p.339)。

表4-1 叙事探究的三维空间

其次,在时间维度上,研究者应该分析故事讲述者过去的经历的文字记录或文本信息(p.339).另外,他/她还需要寻找其当前的行为或者未来出现的行为所体现的故事讲述者现在的经历.因此,研究者要考虑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p.339)。

最后,在地点(或情景)维度,Ollerenshaw和Creswell(2002)强调应该对情景和地点的文字记录或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叙事研究者应该寻找故事讲述者所处的具体地点,这些地点可以是物理上的位置,也可以是故事讲述者谈到的位置.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事件都在某个地点发生”(Connelly& ClanG dinin,2006,p.481).在某一个特定的情景下发生的事情受到其所在的环境和物理位置的影响.因此,人的经历是在社会中建构的,和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密切相关,这些经历依赖于环境而存在,因而与特定的时刻和地点相关(Alexandra &Aguilar,2011,p.92)。

叙事探究不仅仅关注个人经验还关注社会、文化、机构中的叙事,在这些叙事当中个人经验得以构成、塑造、表达和实施.叙事探究以世界中的人“所经历和讲述的被故事化的经验”为研究对象,研究者通过倾听、观察、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以及写作和解读文本等方式来研究个人经验(Clandinin & Rosiek,2007,p.42-43).所以,叙事探究是一种理解和探究经验的方式,它是在人际关系和社区中进行的,它以关系和参与式的方式关注专门知识和认知的概念。

叙述探究将讲述故事和研究结合起来,或把故事作为研究数据,或把讲述故事作为数据分析和呈现研究结果的一个工具(Barkhuizen,Benson & Chik,2014,p.3).在叙述探究中,要主要区分两个术语“叙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和“对叙事的分析”(analysis of narratives).叙事分析指:研究者用讲故事(stoG ryingtelling)的方法分析数据、呈现研究发现;换言之,研究者采用叙事写作方法把非故事性的数据写成故事以表达对数据意义的理解.对叙事的分析指:在研究中故事被当作数据来进行分析(Polkinghorne,1995)。

叙事探究这一统称术语下,有很多细化的分支,如传记研究(biographical research)、自传(autobiographical research)、生命史研究(life history)、生活故事(life story)、口述史(oral histoG ry)等等.本研究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使用生命史访谈的方法(life-history interview)。

生命史(life history)研究强调社会环境对身份的塑造(Rodgers&Scott,2008,p.732),具有历时性、批判性反思的特征,可以展示个人教师在他周围环境中的动态变化.其所展示的个人故事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在极端的或者不可预测的环境下,个人如何让他们的经历变得有意义,从而持续地在社会大环境中建构和重构对自身的理解.从广义上讲,个人的经历可以代表群体的经历,但是在推广性上还存在局限性(Benmayor&Skones,1994,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