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张担当交流
“袁老师,一周又过去了,不知道放学没有?我看咱们班的每周班级动态,好像这么久没看到同学表扬小张啊?小张是不是做得很差啊?”可以看出,小张妈妈有些疑惑和焦虑。
“小张妈妈,小张刚入学不久,我们都在努力寻找小张的优点。特别是为同学们、为班集体服务和奉献的事儿,我也希望抓住一些事件作为教育契机。”我进行了快速回复。
“每周周末放学回家,她都会给我说她为班级、为同学做了哪些事儿,怎么从来没听到其他同学对她的表扬或您的肯定呢?”小张妈妈很疑惑,也有点质疑。
看到小张妈妈的回复后,我感到很诧异。之所以诧异,不是因为小张妈妈信息中体现出的质疑或者不尊敬,而是因为通过这半个月与小张妈妈的交流,我能确信小张妈妈所说的小张同学在学校的担当是真实存在的,但为什么我没有发现呢?为什么我没有及时有效地抓住教育契机,却要小张妈妈来反馈呢?我在这半个月的教育中究竟遗漏了什么?是因为自己开学太忙只关注到了重要角色的担当还是其他原因?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我曾经遗漏了一个教育契机,不能再让这次教育的契机溜走。我迅速拨打了小张妈妈的电话,向小张妈妈表达了自己在校期间所看到的小张同学的担当表现,以及班级学生对小张同学的看法,并向小张妈妈询问小张同学向其叙说的在校担当事宜。与张妈妈沟通后,小张妈妈也从中明白了一些。
小张妈妈谈道,小张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做“小事情”,她每次谈到的为他人、为班级做的事儿也基本都是小事。比如:“本周二课间操时,孩子上厕所看到拖把倒了,她说她及时扶了起来,还看到洗手台有点脏,她很快用帕子擦了一下。她说那是咱们班负责的工区,虽然不该她打扫,但她顺手就做了,没必要到处说她为班级做了什么好事……”突然,我想起了当时的情况,大家在排队时,唯独小张晚了一点点,原来是小张同学在做所谓的“小事情”,而我当时差一点对小张同学进行批评。我继续让小张妈妈给我讲述小张同学的担当,并一一记录下来,在通话中也向小张妈妈表达了对小张同学的高度肯定。
通话结束后,再看我记录下来的关于小张同学的担当,我顿时心里很愧疚。多好的一个孩子啊!而我却没有发现小张同学在细微之处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