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 话
接着,我试着问了杨老师几个问题,我觉得了解这几个问题会对现状有所帮助。
袁:“第一个问题,S同学是独生子女吗?”
杨:“不是,还有一个弟弟,已经两岁了。”
袁:“两岁,大概就是S同学五年级左右时,他的妈妈生下了弟弟。那个时候,可能父母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弟弟身上,对他的关心是不是过少了?或者说无形当中让他感觉自己的爱被弟弟分走了,爸爸妈妈并没有以前那么关心他了?这个问题,我建议你要和S同学家长沟通,并且提醒他们最好从现在开始,要给予两个孩子同等的爱,让他感受到父母并没有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忽略自己。这或许也是让他心情低落、感觉缺失关爱的原因。”
袁:“第二个问题,他在班级中担任什么职务没有?近期班级有无重大活动?”
杨:“由于他性格比较内向,加之入学刚两个月,有的职务还在考虑后备人选。”
袁:“我建议结合S同学的长处,引导他主动承担一个职务,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让他能和其他同学多接触,感受集体这个大家庭。最好这个职务能和你接触更多一些,因为从之前的交流中可看出,S同学对你比较信任,他需要你的持续关注。比如担任你的科代表,哪怕是副科代表。另外,班级最近有无重大活动?”
杨:“有,是学校举行的队列比赛。虽然他因为腿部有伤没有参加,但每次训练时他都到场,帮助同学们拿衣服等。”
袁:“这个细节也很重要,尽管他没有参加比赛,但他每次都来为同学加油,帮助同学们拿衣服,这些都是他的优点。你要多找找这方面的‘材料’,还可以在班会中开展相关的话题讨论,引导同学们认识到S同学的贡献并顺势对他进行公开表扬,这样让他感受到同学们和老师对他的认可,也可以增强他对班级的归属感。”
袁:“第三个问题,S同学这些情况,你跟年级组长、学校政教处分管领导谈了吗?家长的意见是先回家休养调整还是在校继续读书?如果回家读书是否考虑签署一个安全协议?”
杨:“我都给相关领导谈了,也将省人民医院的诊断结果告知了学校。”
袁:“是的,这个有必要,但建议通过学校层面与家长签署一个安全协议。因为从教师工作职责角度来讲,一是需要及时向上级汇报这类特殊的事情,便于学校更好地和家长沟通;二是从学校安全和教师自我保护角度来讲,基于家长希望孩子在校读书而不先在家休养,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学校或者教师也无法24小时照管S同学,加上医院诊断结果不太乐观,如果出现什么意外,至少能说明学校和老师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S同学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这些家长是清楚知道的,这样对学校、对老师来说是一种保护。”
杨:“我给学校汇报这个事情时,学校也谈到可能需要和家长签署一个安全协议。现在我也非常担心这个问题。袁老师,我还需要做什么?”
袁:“第四个问题,从上周五到现在,你和家长、S同学以及和学校相关领导交流的情况是否进行了记录?”
杨:“有部分记录。”
袁:“我建议以后为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成长档案,记录相关文字材料。比如S同学这个事件,写上交流时间、交流内容(有的须具体,有的可简略)等,包括他们寝室同学当天看到和了解到的信息也需要学生写一份相关文字资料。你都要保存好,作为教育记录存单。”
杨:“谢谢袁老师,这些太重要了。另外,S同学家长说每天中午放学和晚上放学,家长都要接回家,我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吗?”
袁:“这也是我要问你的第五个问题。如果家长提出不再住校,需要家长提出不住校的相关文字说明。同时需要家长签相关协议,让家长要知道孩子离校时间和注意事项。另外,鉴于这个特殊情况,建议这段时间最好让家长中午和晚上接到孩子后给你发一条短信。因为你不一定每天都能看到S同学是否出校、家长是否接到孩子。这样,让家长给你发短信,也能让彼此放心。”
袁:“最后,我要温馨提醒你一个事情,这个情况得和家长谈谈。虽然省人民医院给出了诊断结果,但我们教师和家长不能把S同学当作‘病人’来看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像平时一样给予他关心和照顾,家长不可因此突然对他非常好,这样会让孩子认为是因为自己得病了家长才这样。我们要学会淡化此事,以对待正常人的心态去对待这个孩子,多用积极暗示,让他找到自信感和价值感,慢慢走出来。”
杨:“这点我还没考虑到,如果我们老师和家长以病人角度来看待他,那么我们的行为就可能发生变化,我们的关心可能就会变质。”
杨老师急忙和我道别,着手去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