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例剖析】
“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前提。在现实之中,刚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对于教育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但又缺乏管理经验、缺乏与学生交往的经验,往往更多地想着自己如何走近学生,与学生做朋友,而较少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应如何走近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如何开展师生交往?何种师生关系才是适宜的?
案例中刚入职不久的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本学科,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走得很近,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乃至“称兄道弟”,师生之间没有距离。然而,当学生违纪或者出现问题时,若教师不进行批评教育,就是对学生的“纵容”,学生容易走向认识的误区;若老师从“朋友”转变为批评者、教育者,从温和变成严肃,学生就无法从内心接受这一现实,往往会并认为老师不够仗义、不够朋友,从而出现排斥、抵触的现象,师生关系出现矛盾、裂痕。
你是否入职之初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否也曾把握不好师生之间相处的距离?我们知道,教师角色多样,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既要关爱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既要拉近师生心理上的距离,也要在认识上拉开师生距离。在小张的故事中,老师为走近学生,只近不距(保持一定距离)、只近不惧(树立一定威严)、只近不矩(遵守一定规矩),导致学生未分清教师多种角色,让学生对“师生朋友”“亦师亦友”产生误解,出现了学生难以接受老师批评的现象。这启示我们一线教师,要把握好与学生相处的尺度,在情感上与学生拉近距离,但勿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在不同场合要有不同的角色,要帮助学生认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明白教师的温柔与严格,懂得原则与感情的区别。生活中的“一米线”体现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折射着人们的公德意识,丈量着人们的文明程度;师生间的“一米线”,不是隔阂,不是鸿沟,是文明的距离,是爱的距离,因为爱你,距离“一米”。刚柔相济、一张一弛,才是师生交往之道。
说起师生关系,思政课教师可以有效结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的教学内容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在第六课“师生之间”中,有了解教师职业、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处理与老师发生的矛盾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入教师本人和学生的具体事例开展教学。比如,教师本人是如何成为一名教师的?可以将自己的毕业证、教师资格证、各种培训结业证以及学习的教育法规等作为素材,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教师职业。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在校的工作,与班级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无形间让学生更加明白教师工作的辛苦,也分析出不同教师有不同的风格,从而理解和接纳教师之间在不同方面的差异,多看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小张同学这个案例可以作为情景创设,生生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不同角色,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知错改错,并不因为自己犯错而影响师生正常的交往,主动改正错误,反而还会增加师生情感,进而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