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例剖析】
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好坏取决于每个人的表现与努力。为更好规范学生生活习惯,宿舍会有各种要求和评比,以一个寝室为单位,综合所有寝室成员评选文明寝室,而文明寝室的评选自然就涉及寝室集体荣誉和班级集体荣誉。小龚同学由于自身表现不佳而影响到寝室成员,如:经常不按时休息,打扫卫生不仔细,还时不时乱拿寝室成员的东西……自然导致了寝室其他成员的反感,甚至出现了寝室成员进行“民主投票”的现象,出现了最终要换掉小龚的局面。小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向老师求助。
老师根据小龚的描述和对寝室情况的了解,很智慧地采取“追根溯源、探明原因”“单独谈话、反省悔悟”“团队游戏、体会团结”“自主选择、情理两难”四步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小龚理清被寝室排斥的原因,指出症结所在,反省如何改正。同时,老师为让寝室成员懂得团队的重要性,通过团队游戏、分享交流,让学生明白了当问题出现时,理解应大于埋怨,帮助应大于放弃,多些沟通,共同努力,共建美好集体。在老师的帮助下,小龚成功地化解了与寝室成员的矛盾,取得了寝室成员的谅解,并与寝室成员和好。
关于“集体”这个话题,思政课教师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思政课教师可以设置几个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情景。比如,“自习课时,为了想和同学说话而让其他人传纸条”“下课后,把自己用过的卫生纸到处乱扔,不想多走几步放进垃圾桶”“寝室里,轮到自己打扫卫生时敷衍打扫,总是因自己的不细心而导致寝室被扣分通报”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明白我们每个人不是单独的个体,需要生活在集体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对集体情感的需要。我们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自习课说话、寝室打扫卫生不认真、乱扔垃圾等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情况,看似暂时得到了满足或者轻松,但却因为自己而导致集体利益受到伤害,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或者意见,让班级“和声不美”。学生交流后,教师可以运用团队游戏、两难选择等形式和方法,让班级学生明白集体内部有时出现一些矛盾是正常的,解决矛盾需要沟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建设美好集体,需要每个同学承担集体责任,各尽其能、各司所职,做好分内分外事情,共同维护班集体荣誉,才能向着班级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最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我们每个人或许为集体所做的有限,但管好自己,上好自习课、认真打扫卫生、不乱扔垃圾等小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其实,爱集体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