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例剖析】

教育事例剖析】

一般而言,转校生或因为家庭的原因,或因为求学的原因,或因为在原校与同学老师等相处的原因而选择到其他学校就读。面对转校生,不同的班主任、科任教师有不同的对待态度。不带“有色眼镜”看待转校生,这是教师基本职业素养使然。发自内心的主动关心、主动帮助和主动引导转校生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这是教师师德修养之必需。

从小张同学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张同学面对着特定的学习困难和学习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突围,她很可能失去信心,产生放弃英语学习的念头,甚至出现比她在原来学校更糟糕的情况,庆幸的是科任教师从小张同学的表现看到了小张同学面临的问题,提前准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科任教师要主动与班主任常态化交流班级学生情况,班主任也要多与科任教师协作,科任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交流,进而开展教育引导。

有时,班主任的介入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而科任教师在合适时机的介入,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育成效。科任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善于挖掘和使用班级同样或类似情况同学的教育资源。资源来源于班级,来源于同辈群体,来源于真实,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压力以及正确对待压力,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问题。

面对学生在学习压力方面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课“学习新天地”教学中开展讨论与交流。

在“学习伴成长”课时中,可以交流小学升入初中以来的学科变化、学习内容变化、学习方式变化、学习评价变化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同学习阶段的变化。同时,了解学习的含义,学习不仅包括知识获取,而且包括能力培养和学会做人以及校内校外所听、所尝、所触、所思、所做等方面。小张作为转校生,面对新环境、新情况时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这些都是知识以外的学习收获。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初一的内容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懂得这就是经历,是学习,更是成长。

在“享受学习”课时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苦有乐,需要我们以坚强的意志勇敢面对困难,并且采取积极态度、科学方法和恰当方式去学习。人们常说初二是学生学习的分水岭,难度加大、学科增加、任务加重,学生容易出现分化严重、偏科明显的现象。科任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初二变化”意识,平时多观察、多沟通、多帮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的“苦”,在“苦”中提升能力,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