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栏目”的认识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6〕12号)要求,2016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将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教材的出版社可以是该地区原来所使用《思想品德》教材的出版社。我校2016年秋季所使用的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2016年秋季,我负责初二年级的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材。由于自己不使用新教材,因此在2016年时也没有参加教育科学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新教材使用培训等。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2017年发布的几个教学用书的通知,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初中道德与法治统一使用统编教材。我校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2017年秋季,我负责初三年级的教学,由于当年不会使用新教材开展教学工作,以及其他原因,没有直接参加统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使用培训。
我校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继续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此时我也接手了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当然,在使用新教材之前,按照相关安排,自己参加了统编教材的培训。通过培训,自己对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教材内容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更多地需要自己去消化、需要自己去研究、需要自己去实践。尽管自己有近十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在教学与研究上也有一定的成绩,但面对着新教材、面对着统编教材,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底气:怕自己对学科(课程)的性质、理念等认识不到位,怕自己对学科(课程)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怕自己对学科(课程)的教学过于肤浅……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讲,这些问题都得面对,而且都得解决好才行。
开学前拿到《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时,自己很欣喜。作为统编三科之一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汗水,其编写体例、结构较为工整,为我们深入把握教材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翻开《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出每一框题下面都有一些“小栏目”,比如“运用你的经验”小栏目、“探究与分享”小栏目等等,而且这些“小栏目”占据了重要篇幅,对于支撑起该框题的知识内容、价值体系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想通过对初中统编《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小栏目”的编写进行分析,精准把握小栏目设置的意图,深入把握教科书内容、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于是,作为一个刚刚使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新手,我开始对“小栏目”进行把握,试图能更好地研读教材。
“小栏目”是指在教科书中以虚线框或实线框进行呈现的特定主题内容。初中统编《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小栏目”包括“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
第一个,“运用你的经验”。“运用你的经验”,即学生运用自己已积累的经验,是承认、接受个体生活经验的表现,多以“情境+问题”的形式呈现。
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探究与分享”,即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并与班级其他学生分享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多以“活动+问题”的形式呈现。
第三个,“阅读感悟”。“阅读感悟”,即学生通过对相关内容开展阅读,从材料中、案例中感悟、思考相关人物、特定事例所反映的人物品质、精神、规律等,多以“故事性资源”呈现。
第四个,“相关链接”。“相关链接”,即对相关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证和阐述,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深化认识,多以“理论性资源”呈现。
第五个,“方法与技能”。“方法与技能”,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在于向学生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策略、方法,该栏目多为直接呈现出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
第六个,“拓展空间”。“拓展空间”,即对框题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补充等,该栏目多指向课内外实践,多以“问题思考型、操作指南型”进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