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例剖析】
2025年11月08日
【教育事例剖析】
爱因斯坦曾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也就是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才能是获得学生芳心的关键。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我们可能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教育”二字。常常出现的问题是“重教知识轻育人”“重育人轻方式”的。这些问题导致师生情感缺失、心灵沟通受阻和师生误会乃至产生的矛盾等。
或许,王老师的境遇也是多数年轻教师的境遇,我们也经历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每一位年轻教师,往往以自身之经验谋求发展之道理,而在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感受。或许从王老师身上我们可以寻求一些改变,以期能够少走弯路,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多一些师生相处和了解。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需要彼此多一些相处,在相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彼此,包括性格、语言表达、行为表达、情感等,而避免因不熟悉产生误解,造成沟通的阻碍。师生间不能随意表达、随意开玩笑,避免误会和矛盾的产生;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没有一定时间的相处是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在王老师的遭遇中我们能发现,一方面王老师与学生时间相处较短,了解不深,缺乏师生情感基础,另一方面王老师语言随意,学生认为伤害自尊,内心较为抵触和反感。
多一些教学思考与研究。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不仅教书,也要育人,二者需要兼备。教学是一个老师的“立业之基”,没有良好的教学水平是无法获得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的。王老师的关键问题是基于经验,忽视班情、学情的变化,没有做到分层教学,导致基础较好的班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王老师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学也是一件注重细节的事情,需要教师做好分析、统筹,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有所思、有所获、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