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例剖析】

教育事例剖析】

一个班级的发展,不仅需要班主任、科任老师的直接管理,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开展自主管理,班级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才会更美好。从文中可以看出,该班长及其他学生是很有班级荣誉感的学生,也非常理解老师,而且老师离开学校又未将班级管理托付给其他老师,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必定展现出了良好风貌,这方面我们要肯定这位同学、肯定这个班级。但是,该班长为维护集体“荣誉”,在面对楼层检查的同学扣班级分数时,在知道班级地面确实有垃圾的情况下,仍与检查同学发生争执,要求不能扣分,这并不是真正维护集体的做法。维护集体需要尊重事实,发现和承认问题,并与班级同学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能从根本上让全班同学意识到扣分的原因,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诚然,老师家中有特殊事情,心情很难受。在处理完家中事务后,老师及时回到工作岗位,却听到班长与楼层检查的同学发生争执且班长面对他人劝阻还不听,老师情绪不免会更加失落和失望。而还在悲伤之中的老师,遇到班长与他人发生争执,没有给班长解释的机会,还对班长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善良的一面,班长深知老师的难过,并没有反驳。老师发现班长表情变化后,怀疑其中或许另有隐情,与班长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了“争执”的背后是为了让老师放心。

我们老师很多时候,是否只是看事情表面,而忽视了表面背后的实情呢?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善意?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每个孩子的心灵?后来,老师在多种场合与参与培训的其他老师们分享这个案例,一方面是希望老师们不因自己的情绪而影响遇到突发事情的态度和行为判断,另一方面是在深深表达对这位班长的愧疚与歉意。你是否也在教师生涯中有过类似的事例呢?其实,多一些情绪平静、多一些沟通聆听、多一些时间了解,或许可以更好地处理类似的事情。因为,学生也懂得爱老师!

此案例中,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我们会发现“师生交往”“管理情绪”“承担集体责任”“关爱他人”等教学内容。即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第一课时“关爱他人”等学习内容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所需,选取切入点进行分析。其实,针对班长这样维护班集体荣誉的做法,思政课教师可以进行课堂讨论,设置问题:“班长要求检查同学不扣分是否‘维护’了班集体的荣誉?为什么?”由此开展班级大讨论,在学生互动分享观点时教师适当点评和引领,让学生在论中悟、在悟中行。这样,班级学生不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了提升,还能在往后的生活中学会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