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林的手机
我现将此事“放下”,并不急于马上“水落石出”。我主动给小林妈妈发信息,简单交流了此事,请她有时间来学校一趟,但来学校时最好是上课时间,并且不让小林知道和看到自己妈妈来到学校。
小林妈妈深知小林这个孩子对一些事情很敏感,也非常赞同以这样方式与我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好这个事情。
小林妈妈如约来到我办公室,我把手机给小林妈妈看了。“这不是孩子的手机,他没有这个手机。”她很肯定地说道。
“哦?你再仔细看看呢?”我疑惑地说道。
“真不是他的手机。我确定,他的手机不是这款。”小林妈妈确定地回答道。
这就让我非常疑惑了,难道错怪小林了?但知情的同学说看到小林玩手机了,而且就是这个手机啊!
我把这些情况与小林妈妈进行了详细沟通,她也觉得这个孩子最近不对劲。聊着聊着,结合我对小林家庭情况的了解以及发现周末孩子经常在线,晚上很晚都未休息,真诚地给予了她建议。谈到了父母之间要尽量要求一致,父母要共同教育和关爱孩子(父母管理方式不同,父亲不管乃至溺爱,母亲要管但方法不对),并且要引导孩子调整好作息时间,重视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对于这方面,小林妈妈也坦诚做得不好,没有坚持原则,但也表达了与孩子爸爸教育理念不同导致孩子找到了“空子”,现在不好管理。只要一管,孩子动不动就生气、发火。
看来,要处理孩子的问题,还得先做好父母双方的工作。于是,我把我想请小林爸爸来校进行沟通这一事与小林妈妈进行商量,并希望小林妈妈在沟通时不要过多去指责小林爸爸,以防与小林爸爸发生矛盾造成小林爸爸不配合教育工作。
通过沟通,小林妈妈也很接受我的建议,并表示会积极配合我。同时我建议,父母两人来学校时,也最好在上课期间,不让小林多疑。另外,小林妈妈回去找找那个手机在不在家。
晚上,小林妈妈发来信息,“袁老师,小林手机不在家里,我也怀疑他带走了。但和交给你的手机不一样,到底怎么回事呢?”
看到这条信息,我回复道:“收到信息,你先不着急打电话问他,我再了解下情况,等这两天你和小林爸爸来学校沟通时我们再商讨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