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特殊”学生的想法
教育是需要艺术的,对待“特殊”的学生,更需要“特殊”的办法,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去观察和发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1)多一份“特殊”的温暖
在与小姚的对话中,同学、老师和父母用真爱感化了这个原本倔强、脾气暴躁的女孩,用爱和真诚唤醒了这个孩子的本真,让她在关爱中净化心灵、自我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老师和同学作为她的导师,在各个方面给予她关心,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她,这让她极大地感受到了他人的温暖,她慢慢地改变了自己,更好地成长起来。
(2)多一点“特殊”的沟通
一般情况下,寄宿制学校,孩子与父母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才能有一次见面的时间,且时间短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可以创建班级教育博客、家长交流QQ群、微博、公众号等,也可以通过学校家校通网络平台、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联系。通过这些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如学习、生活、活动等各方面的信息,让家长主动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管理中,将其也纳入班集体和校园生活。
更重要的是要与“特殊”学生“特殊”沟通。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实行“一周一次心灵本”交流,即每周让学生至少写一次心灵本,心灵本内容不限,贵在真诚交流。通过及时的文字回复或面对面交流,解决了很多孩子们在学习、人际关系、班级事务及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让很多孩子健康成长。
(3)多一些“特殊”的照顾
“特殊”的照顾,主要是指老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思想变化,照顾好“特殊”学生。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然而我们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更加细心、耐心,用真心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变化。在这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所遇到的学生问题,其实大部分都是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带来的思想上的偏差、心理闭塞等,使其进而出现厌学和扰乱班级秩序等现象。我们若给予孩子们“特殊”的照顾,其实很多大问题都可化为小问题,进而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