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包庇”他人
2025年11月08日
5.“包庇”他人
我一听,真正明白了这个孩子的初衷,原来都是为我和那四位同学着想,而承担所有责任“委屈”自己。
“孩子,你为了缓和当时的紧张气氛,主动将所有问题揽下来,是不希望袁老师继续生气,也考虑到同学之情而‘牺牲’自己,这说明你能站在他人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一点值得肯定,说明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肯定了他的行为具有善的一面。
“但你有没有考虑过,这里面也有不对的地方?”我引导他分析这样的“担责”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有不对的地方。这样可能造成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严重性而再犯类似错误,还可能因‘包庇’他人而犯下错误,更可能让自己的父母为此伤心难过……”他谈到很多方面。
“是的,小H,帮助他人要看具体的情况,而不是盲目、错误地和没有原则地帮忙,这样对你和对他人都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另外,这样造成了你‘被冤枉’了,老师和爸爸的心里也很难过。明白了吗?”我耐心地引导着他。
“是的,我这次看似‘被冤枉’,其实我自己也存在很大问题,所以不能怪您和爸爸。我知道以后再面对问题时,不能没有原则,应看情况而定。谢谢您,袁老师。”他微笑着说。
“那等会儿下去和爸爸聊聊,我相信爸爸会理解和原谅你的。”说完我俩回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