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实”和“活”》简介
《语文教学的“实”和“活”》这本书是由刘国正著创作的,《语文教学的“实”和“活”》共有138章节
1
总 序
新时代语文教育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深度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及精神财富的新境域,语文课改的阔大视野和思维创新之树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生活沃土之中,并且向“语文强天下”的教育...
2
前 言
刘国正,笔名刘征,诗人,杂文家,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兼工书画。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是新中国语文教材事业的开拓者、...
3
目录
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特性与目的任务 一 语文思想:持守语文工具观 (一)语言是人类自身具有的工具 (二)语言是适应全民使用的工具 (三)语言是与生...
4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特性与目的任务
...
5
一 语文思想:持守语文工具观
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收获是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由语言是一种工具来决定的。语言是怎样的工具呢?有的说是交际的工具,有的说是...
6
(一)语言是人类自身具有的工具
人类从几十万年前创制石器起到当今创制电子计算机,从原始的到现代的无数工具都是使用外界的物质材料制造的。独有语言这种工具的创制、发展和完善,并不借助外界的物质材料...
7
(二)语言是适应全民使用的工具
世界上也许只有语言这种工具是真正属于全人类的。不分民族国家,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能够而且需要使用语言,通过接收和表达同外界进行交流,而且其效用不限于一时一地,可...
8
(三)语言是与生活密切相联的工具
这里所谓生活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生活的今天、昨天和前天,包括生活的各个侧面和范围,也包括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以及千差万别的感情。语言的功能是反映...
9
(四)语言是一种与人的思维和思想感情不可分割的工具,或者说是人类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言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客观世界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由此引发的思考和达到的认识,由此触动的悲欢爱憎种种感情,都是通过人的大脑借助语言得到加...
10
(五)语言是技能性很强的工具
获得运用工具的技能,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知识为基础,由知识到技能;另一种是直接传授,由技能到技能,知识起辅助作用。我以为语言属于后者。语言技能是怎样获得的...
11
二 学科理念:语文课的工具性
是否承认语文课有工具性,曾是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近一时期又很有异议。我想先讲一讲工具性提法的来源。前些年,有人写文章批评叶圣陶老先生的“工具论”。叶老早年可能提...
12
三 “文道统一”与“寓道于文”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对于这一点,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语文教学在进行读写训练的过程中,会起到思...
13
(一)语文课的性质问题
应该说,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这样两种性质。 中学语文课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课。在中学语文课里,学生要学习的主要材料是几百篇文章以及必要的语文知识。单就这一大批...
14
(二)思想品德教育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课的一项应有的任务。但是,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在进行什么样的和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上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情况。 多年来,我国...
15
(三)语文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关系
“一只手不能抓两条鱼。”其实,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两条鱼,而是统一在一条鱼身上的。鱼有两鳍,鸟有双翼,去掉其一,鱼和鸟都不能行动。 一些课文,特别是内容比...
16
四 教学取向:语言·思想·知识
中学语文教学有一些长期未能圆满解决的问题,目的任务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这个问题上,过去的不同意见大都集中在“文道关系”上。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有过...
17
五 知能一体:语言教学与语文能力发展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特别是在大面积推进教学改革时,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是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认识问题。这里,我想就两个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18
(一)语言知识与语文能力培养
使学生获得关于文学的、语言的乃至文化的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这里讲的仅限于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同获得语文能力的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张...
19
(二)语文基础训练与智力发展
改革,就要首先了解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了解弊端,莫过于检查成品。我们的成品是学生,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和出校以后语文能力有哪些不足,是探明弊端的主要依据。对此,...
20
六 语与文融:语言运用与文学教育
...
21
(一)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包括听和读,“运用”包括说和写。语文课担负这样的任务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数十年来对这个问题的...
22
(二)文学课与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多年来也有一番曲折。20世纪50年代搞过汉语、文学分科,后来被否定了。接着提出“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从那以后,大家对文学教育就不再提了,有一点“...
23
七 老调重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记得吕叔湘先生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负累太多,应该减负,轻装上阵。这一观点切中时弊,颇得语文教育界共鸣。然而数十年过去了,语文教学之“装”未见减轻,似乎更加重了。...
24
第二章 语文教学“实”和“活”的教学形态
...
25
一 概念解释:“实”和“活”的教学含义
语文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这里着重谈一点,就是加强基本功的问题。 什么叫基本功呢?叶老在《认真学习语文》里把语文的基本功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识字写字;二是用字...
26
二 教学分析:“一只梨子的两半”
老师把一只梨子切成两半,问学生:“这是什么?”一个说:“是梨子。”一个说:“不是”。老师说:“两个答案都不准确,应该说是梨子的一半。”诚然,梨子的一半是梨子也不...
27
三 教学形态:关键在一个“活”字
吕叔湘先生曾经明确提出:语文课的一切教学活动“关键在一个‘活’字”[1]。这里,吕先生是就怎样吸收和运用先进经验说的。我想,这个“活”字十分重要,也许可以说是搞...
28
四 讲读课“实”和“活”教学基本式
我同钱梦龙同志相识,最早是在第二次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座谈会上。那次会是在北京的香山召开的。时值深秋,猎猎的西风中,满山是火红的霜叶。握手之次,听着这位鬓带微霜的上...
29
五 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
中学语文教学要十分注意加强语文基本训练,特别是字、词、句、篇的训练。 比如识字。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3000多常用字。现在的中学生是不是都掌握了呢?没有都掌握。...
30
六 读写训练:要让学生多动口动手
有些老师说:“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动口动手。”这话很有道理。动口,指的是进行各种形式的口头表达的训练;动手,指的是进行各种形式的笔头表达的训练。口头训练和笔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