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齐来动手优化语文环境,以利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大家齐来动手优化语文环境,以利青少年健康成长

已故河北邢台八中特级教师张孝纯倡导的大语文教育强调优化社会语言环境,是很有道理的。学习语文,人们往往只想到语文课;学生文学习的好坏,往往也只归功或委过于语文课。其实,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语文课固然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但语文学习有很广泛的社会性,还有许多别的课堂。学校环境,包括各科教学,乃至学校的文化设施,又是一个课堂。由学校延伸到家庭,家庭的文化气氛,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乃至家里文化积藏等等,这又是一个课堂。再由家庭扩展到社会,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乃至市场上的交谈、十字街头的议论、各式各样的牌匾广告等等,又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课堂。语文环境,浩瀚无边,五光十色,各种课堂都会给青少年以影响。可惜的是,语言的不纯洁现象到处可见,例如简体字繁化,用词混乱,言语不纯洁,有些文学作品甚至破坏语法,抛弃标点,等等。青少年往往误认为这些东西是“新潮”,很容易接受。真是误人不浅。

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育部门独家能办到的,谨向社会呼吁,大家齐来动手优化语文环境,以利青少年健康成长。

辛弃疾在一首词里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引以为做学问的第三境,即成熟的境地。[1]我则以为仍不过是似悟非悟的朦胧境。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半个多世纪,但还不能够完全认识语文教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思前想后,上下求索,蓦然回首,似乎忽然看到了一点真面目,就一一讲了出来。但是,灯火阑珊,自然不能完全看得真切,看得眼花了也说不定。这就是我此时的心态。倘有千虑之一得,对探讨有一点益处,我就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