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着重语文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问题,科学实施相应教学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我们以前编的教材没有加以强调,这次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语文与生活(广义)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语文是用来反映摹写生活的;一是服务,语文是服务于生活的。反映和服务紧密相联,以此达到人们互相交际的目的。学习运用语文,在吸收(读和听)方面,主要是取得生活的印证。吸收能力,包括分析判断和体味,离开与生活相印证,这些都不免流于空泛贫乏。在表达(写和说)方面,主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后者而忽视前者。其实,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更加重要。
第一册是按课文反映生活内容的不同分类组元的,对于培养吸收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十分有益。单就写作而言,引导学生切实理解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的,就是交给他们一把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这宝库近在身边,丰富无比,要写的东西俯拾即是。许多学生拿起笔来感到无话可说,就是因为对身边的这个生活宝库视而不见。无数教例说明,学生一旦拿到这把钥匙,源头活水就会奔涌而来,语文表达会有显著的进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学阶段语文学习会进步很快,而且终身受益。
那么,如何教学呢?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阅读。第一册课文的选择、单元的划分就保证了学生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了解和认识。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顺序教下去,在教的当中稍加指点就不难达到目的。二是通过写作。这一册的写作安排比较放手,是本着学生如何观察、了解和表达生活这个路子编下来的,按照这条路子指导学生写作,就自然使学生懂得了拿起笔不是玩弄文字技巧,而是扎扎实实地反映生活内容。有的同志可能会认为,既然第一册要让学生着重领会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就应讲一些道理,列出一些条条,让学生背下来,以便于将来考试。其实,这并不必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观念和态度就可以了。
这套教材结构的主体仍然是语文基本训练,《前言》里有详细说明。联系生活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它渗透在教学之中,而不是给教学增添一套独立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