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问答的“溯本”与“求实”
几位朋友来到我家聊天儿。晴日当窗,盆栽凝绿。大家谈兴很高,对《语文学习》上关于作文命题的讨论很感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一位朋友对我说:“请你把今天所谈整理成文,参加讨论,岂不是一件美事?”我说:“怕是没有把握。咱们的议论,有的意见很不成熟,有的方面没有谈到,凑不成一篇系统的文字。”这位朋友说:“怕什么?又不是要你做结论,不过是表示咱们的一隅之见,有不妥当的地方,大家自会分辨。况且可以采用问答体,便于藏拙。以问答为文,中外都是古已有之的,并非我们标新立异。”我笑一笑说:“那么,试试看吧!”
答:这一问,问得好。培养写作能力,的确需要进一步探讨。写作能力也有种种不同。叶圣陶同志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要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2]这些金玉良言,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座右铭。我们要求于学生的,应该就是这样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别样的写作能力。“用笔来说话”,说的是口和手要一致,怎么说就怎么写。写出来的文字要明白如话,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要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说的是作文的内容要实实在在,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要真真切切、恰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又从反面指出作文的内容要力戒这些毛病。这里讲的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作文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作文指导要兼顾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文章是有法的,写作教学也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法则,教给学生一定的文章作法。安排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必须时时想到要有利于培养如叶老所说的那样的写作能力。
为什么要培养那样的写作能力呢?因为学生将来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要。
问:好,先来个溯本求源。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写作情况是怎样的呢?
答:实际的写作,约言之,有以下几点:一、为解决一定的问题而写作。作者自己或者工作单位,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介绍知识,或交流经验,或传达指示,或处理事务,或宣传教育,或批评表扬,认为有必要采取书面的方式讲话,就动笔写作。二、为写作积累资料。确定写作目的时,作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资料,但这时掌握的资料往往感到不足,需要进一步搜集和积累资料(阅读书面材料,体验生活,调查研究等),以便在动笔之前,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出恰当的看法。三、写成初稿,在内容和语言两方面认真推敲,反复修改,有时还要征求意见,直到满意为止。实际写作的情况有种种不同,比如搞文学创作和写实用的文字就很不一样。写实用的文字也有种种不同,比如写一篇学术论文和写一篇工作总结也很不相同。上述三点只是一个大体的概括。在实际写作中,不管辞藻如何华丽,文理如何通顺,说假话、空话、套话是令人厌恶的,是很有害的。
问:那么,在学校里作文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答:也可以大体上说三点。(1)为提高写作能力而写作。作文,往往也要解决一定的问题,但这类问题一般是模拟性的,不是实际需要解决的,写出来一般也不发表,不必让它发挥实际的作用。作文是一种语文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的安排是由语文训练的需要规定的。(2)运用有限的知识和资料。作文,或者由教师命题或者由学生自己命题,学生对于所写的题目往往缺乏充分的准备,有时甚至没有准备,而作文时间有限,又往往不允许学生去较多地搜集有关资料,学生也缺乏搜集的能力;所以学生动笔时,只能运用已知的有限的知识和资料。(3)起草后,只有不多的推敲和修改的时间。修改,往往由教师来做。
一个是实用,一个是训练,两者不相同。我们既要看到它们的区别,又要看到它们的联系。
问: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答:作文是课堂上的写作训练,有它的特点,要求作文同实际写作一模一样是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办不到的。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实用,训练和实用又要尽可能取得一致。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不考虑和实用尽可能取得一致,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问:那么,作文的命题和指导,要注意些什么呢?请具体地谈一谈。
答:好。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写作,要引导学生注意取材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实际的写作都是同生活、学习和工作密切结合的,脱离了就会言之无物。在学校里作文,也要力求言之有物,不能只管语言文字通不通,不管说了些什么。其实,学生虽然年纪轻,生活内容不算丰富,可以写的却还不少。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很有一些可以取材的东西。除取材于生活中的直接体验,还有一个广阔的天地,那就是取材于书面资料,取材于间接的知识,即通过阅读一定的读物,加以分析研究,从中引出自己的见解,笔之于文。联系实际的问题,关系到写什么的问题,不论由教师命题还是教师指定作文范围让学生自己命题,都应该注意。
(二)指导学生写作,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实际的写作,除了写某些文学作品时允许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概括,人物和故事可以虚构以外(有些文学作品也是不允许虚构或者全部虚构的),其他非文学性的文字,都要求如实地反映真人真事真思想真感情,丝毫不能虚构,虚构了就是说假话,就会引起不良的后果,有时还要闹出乱子来。作文也应是这样,写非文学性的作文,一定要求学生说真话,不允许虚构,虚构了也是说假话。有的同志认为,对学生的作文,只看文字写得好坏就够了,至于内容是真的还是编的,无关紧要。不对,不对。如果允许学生任何作文都可以虚构,那么从小就给他们养成一种非常不正确的写作态度,认为作文无须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只求文辞漂亮就行了,这是非常有害的。
(三)写作指导要注意活跃学生的思想,发展他们的智力。实际的习作,不管写什么,都要求作者思想活跃,有入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分析力,文思活泼流畅,时有神来之笔。思想迟滞,思路狭窄,动起笔来只是照固有的格式填写,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作文,要求学生说自己的话,不说套话,要以思想活跃为前提。作文的过程,应该是使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的过程。思想活跃起来,作文才能写得好;作文写好了,又进一步促使思想的活跃。作文,教师是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的。有些同志谈作文要有一定的程式,照我的理解,这程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一定的训练序列;一方面指一定的文章作法。作文既然是一种教学活动,这些都是需要的;但考虑和安排程式要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想,给学生留有驰骋思想的余地,不要限制过多过死,以免闭塞学生的思路。简言之,要把写作方法教活。这个“活”字十分重要。
(四)写作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实际的写作,作者总是要一丝不苟地反复推敲修改。可是作文,学生写完交卷就了事了,批改由老师来做。有些作文,似乎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修改。这个问题就不多说了。
问:你说了半天,都是泛论。对于大家讨论的那个作文题和指导方法,你到底有什么看法呢?不要忘了,人家是一个考试题目。对于考试出的作文题,你有什么看法呢?
答:我认为,我在上面的一番话里已经表明了对大家讨论的那个作文题和指导方法的看法,用不着赘述了。考试出作文题,对写作教学有引导作用,一方面要考虑便于评分,另一方面也要体现上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