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求和放手
写作训练可分为三个层次。课内作文有两个层次:一是绳以法则,使学生的写作合乎规范,指导学生写“规矩文”;再是给以自由,使他们的笔墨得以无拘无束地驰骋,指导他们写“放胆文”。还有一个层次是课外练笔,比课内写“放胆文”更加自由。只严格要求不大胆放手,写作训练会流于呆板枯燥,甚至会闭锁学生的思想;反之,则又流于杂乱无章。两者不可偏废。
在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写“规矩文”是必要的。教师按照已定的教学目的和程序命题,提出训练的重点和要求,限定字数和时间,完卷后精加批改。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写作逐步做到准确、敏捷、合乎规范,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必须按照教师规定的曲调跳舞,不便结合自身的生活和思想。
写“放胆文”可以补救上述的不足。怎样指导学生写“放胆文”?要学生放胆,教师必须放手。教师只指示一个较宽的写作范围,由学生自己选材、命意和命题,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限定体裁和表现方法,让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自由自在地写,并且给以较宽裕的时间,让他们起草后自行修改,满意了再交卷。这种放胆文,也许不怎么合乎写作的规范,但是有利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有利于活跃思想和发展个性。学生易于爆出才华的火花,从中会更多地尝到写作的甜头。
课外练笔是课外的写作活动,比课内的放胆文更加无拘无束。教师要求学生随时写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规定天天写,却必须常常写。每天课余想一想,有一点写一点,有两点写两点,长可千言,短可几句,激情来了就写诗,感情来了就发点议论,完全从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的心思。许多学校开展了这项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对他们的课外练笔十分珍爱,编辑成册,自命书名,工整抄写,而学生对于作文本的珍爱,远不及此。
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获得熟练技巧、养成写作习惯。要熟练,要养成习惯,就要坚持不懈地多次磨炼,一曝十寒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写作训练宜多,而教师批改作文宜少,批改多了会不堪重负,这多与少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了课外练笔,这个矛盾就可以缓解了。课外练笔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常常写,逐渐增长了自觉的写作要求,这对于学习写作至为重要。课外练笔不要求教师逐篇批改,在一段时间内,只抽样看看,做一次讲评就可以了。在学生方面,由于写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且带有浓厚的兴趣,也不会加重负担。